朝議的時候,劉協果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其中反對最激烈的,是夏侯淵和孔融。
自曹操葬禮之后,劉協定為每月朔日為朝議之日,若有大事時也可臨時召集大臣朝議。像出兵征討袁術這種大事是需要朝議決定的。
幾十位公卿大臣坐在殿中,劉協剛說了要親征袁術,底下頓時沸騰了。
“陛下隨軍親征,臣需分兵保護,而如今兵力缺少,恕臣難以領命。”夏侯淵正色道。
“陛下天子之身,豈可親臨戰場,以身犯險。”孔融也非常擔憂地說道。
太尉楊彪因為與袁術有婚姻關系,不好直接勸阻劉協,只是不斷向執金吾張喜閃眼示意,讓張喜來勸阻。
當然了,楊彪不是不想讓朝廷征討袁術,袁術叛逆稱帝,征討是必須的,楊彪只是不想劉協隨軍親征,怕劉協會出現意外。
張喜也知道楊彪的意思,對劉協說道:“陛下,夏侯將軍說的也有理,陛下親臨,夏侯將軍勢必要分兵保護陛下,而且臨陣對敵時,夏侯將軍亦必擔心陛下安危,而難以大膽用兵,所以,臣亦不贊同陛下親征。”
就連朝議時很少說話發表意見的大司農伏完也說道:“陛下,兵者,兇事也,天子尊貴之身,豈能臨兇險之地,望陛下三思。”
劉協突然站起身來,走入大臣中間處,環視了一眼殿中眾大臣,大聲說道:“眾位卿家之意,朕也明白,你們不過是擔心朕之安危。然而,朕擔心的是大漢安危,若大漢將亡,朕之安危又何足掛齒。袁術兇逆,若朕坐看其自稱天子,則天下臣民必以為朕乃懦弱無能之君。諸位卿家,你們希望朕是怎樣的天子呢?是只顧自己一身之安,而不顧大漢之安的天子嗎?”
“陛下非一己之身,而是身系大漢天下之身,兵事無常,假若戰場失利,陛下,到時大漢豈能安在?”
孔融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怕劉協在戰場上死掉了,到時誰來接掌大漢社稷。
“若是此戰兵敗,試問諸位,朕還能安坐于此嗎?”劉協環視著眾大臣逼問道。
眾人一想,假如兵敗了,那就不僅僅是袁術稱帝了,恐怕到時漢國就要四分五裂了。
“不是朕想上戰場,朕不想安坐于此,靜待將軍捷傳嗎?諸位,護我大漢,朕在首位,所以,朕請諸位卿家與朕一同,君臣協力,討滅逆賊,振我大漢天威。”劉協說著對眾人一拜。
眾大臣紛紛起身離席,向劉協回拜。
“臣贊同陛下親征。”郭嘉首先說道。
“臣贊同。”荀攸也附和道。
“臣亦贊同。”荀彧也說道。
“臣贊同。”
“臣贊同。”
“……”
眾人聽了劉協這一番話,知道眼前這位天子是有志之君,也是有勇之君,所以紛紛表示贊同。
連孔融伏完和楊彪張喜也表示贊同,夏侯淵是最后一位表示贊同的。
劉協走到夏侯淵身旁說道:“夏侯將軍,你放心,朕雖親征,然而亦是由將軍統兵,朕絕不加干涉。朕親臨戰場,一是向天下表示朕必討反逆之賊,二是讓軍中將士知道,他們不是為朕而戰,乃是和朕一起為大漢而戰。”
“諾。”夏侯淵只應了一聲諾,劉協親征對他來說,壓力肯定會增大。既怕劉協奪了他的兵權,又怕此戰兵敗,那自己將難以再行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