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翻轉鏡子,想要看看自己現在的臉,一翻轉,看到黑黑的,根本看不清自己的臉,她才意識到,這里不是燈火通明,處處都有蠟燭的皇宮,在這個小山村里,有光是奢侈。
她走到院子里,拿起吃飯的石桌上的蠟燭,借助微弱的燭光,才看清自己現在的臉——瘦削、蠟黃,跟之前的天姿國色相差甚遠,看著很不健康,但好在五官端正,有好看的鵝蛋臉,稍微一低頭,也有幾分惹人憐愛的神態。
以后就要頂著這樣一張臉生活了,這樣的她,即使站在家人面前,他們也認不出是以前那個娉娉了吧。
還在吃飯的王氏看到女兒翠花照鏡子出了神,遲遲不放下蠟燭,很是惱火,“翠花,放下蠟燭。”
“請不要叫我翠花,我不喜歡這個名字。”她忽然轉身,有些狠厲的看著那個母親。
“叫了那么多年了都……”看見女兒生氣,王氏的氣性倒是軟了下來。
“我叫娉娉……”她頓了一頓,“我想要叫袁娉娉。”
王氏:“那是當今公主殿下的名字,也是你能叫的嗎?”
她放下鏡子,有些失神,差些忘了,她所處的這個時間點還是慶國沒有被羅孚顛覆,是慶和二年,還在興盛的時候,普通百姓是不能隨意提起皇室成員的名字,更不能與之重名。
她忽然傷感,這個時候,公主娉娉還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女,還沒有遇見羅孚,一切都還是平靜的生活,幸福的模樣。這樣的日子卻不多了,在悄悄流逝。
她身子一動也不動,面無表情,滿心想的都是宮里的公主,想她如何生活,想她現為何人。
“好了,以后就不要叫那個名字了。”她的父親走過來,笑著說,“女兒長大了,還出落得這么漂亮,這個名字確實配不上。我在城里一個教書先生家里幫工,向他討了個字,當孩子的名字。”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張褶皺的紙,徐徐展開,上面寫著一個端正的“媛”字,“那先生說這個字很好,以后你就叫這個吧,媛,袁媛。”
王氏瞅了半天,皺著眉說:“這個字看起來是挺好看,但我們都不認識字,叫什么不都一樣嗎?”
她將小鏡子揣進懷里,雙手接過這張褶皺的紙,盯著這張紙,這個字,良久,幾欲落淚,“我喜歡這個字。”
這個名字可比翠花,也比村里其他女孩子男孩子的名字好聽多了。
媛,美女也,人所援也。
簡單普通的字,卻有美好的寓意,不識字的他專門請教了教書的先生,討了這個字,可以看見這個父親為他的女兒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