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步驟簡明扼要,邏輯思維清晰準確的令人叫絕。
相比旁邊放著的正確答案,這張試卷的答題步驟顯得更加合乎邏輯,每題的步驟最多三四行,但得分點卻一個不少。
眼鏡男老師甚至用草稿將題目驗算一遍,結果發現人家的捷徑走的非常正確,從來沒發現居然有這么清奇的思路,大寫的服氣。
“滿分!今天唯一的一個滿分!”老師顯然被震驚了。
不少老師圍攏過來,目睹一下這張神奇的試卷。
挺興奮的議論開了,紛紛猜測這是究竟哪個學生?大家都在及格線上掙扎,他/她卻考了個滿分,貌似還是第一個交卷。(你猜對了,第一個交卷的當然是在最底下,沒毛病。)
“我猜猜,這批試卷百分之七十幾都不理想,應該是個差班,”那個戴眼鏡的男老師想了想,指著那張滿分卷問陳老師,會不會是你教的那個十班,林子軒?”
三所中學的競爭非常激烈,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暗地里較著勁誰都不服誰,每次考試排名,前幾名總是那幾名成績突出的學生,老師自然不會陌生。
林子軒的名字幾所中學的數學老師都很熟悉,畢竟每次排名都占據榜單前三。
這次的數學卷子老師們都看過,幾所學校的數學尖子屈指可數,三中就林子軒、徐佳音,二中冷司羽、夏飛飛,一中白風、李大威
再也找不出能拿滿分的學生,最后一道拓展題占15分,除了這張滿分卷目前還未發現第二個得滿分的。
能考138分已經算是極限。
數來數去,只有以上幾位學生有可能是這張試卷的主人。
“會不會是你班上的林子軒?”眼鏡男老師看著陳老師問。
“林子軒?”陳老師摸了一下鼻梁,好奇的看過來。
他接過卷子仔細看了看,隨即搖頭否認,“這不是林子軒的字跡。”
他教了林子軒兩年多,答題習慣和字跡風格早就了然于胸,這張卷子的字跡工整有力,字里行間透著一種奔放與張揚,有點熟悉,卻又想不起來是誰。
“你們誰認得這個字跡嗎?”陳老師把卷子遞給圍觀的其他老師。
“不是我的學生,”
“沒見過這個字。”
其他中學的幾個老師也紛紛搖頭否認。
“你們三中應該還有其他數學這么好的學生吧,不是還有那個什么……徐佳音,方萌、宋小君?”其他老師開始將猜測的目標放寬。
沒有得出確定結果,這張神奇的試卷被額外放到了一邊。
老師們繼續著閱卷工作,可等到改完了所有的卷子。
最高分依舊沒有突破138分,150分的滿分,大部分學生徘徊在90分左右,按150分滿分換算,這屬于剛剛突破及格線。
已經有老師改得精神崩潰了,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教學水平。
不時就有老師把筆一扔,站起來去看看滿分卷,找回一點自信之后,才回來繼續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