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系統制造的那塊鎮壓石,克制一切牛鬼蛇神,卻又不那么霸道,只是單純的鎮壓一切不合理,雖然他那個合理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很扯淡。”
“佛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最開始的生、老、病、死,說的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
之后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
有道理嗎很有道理,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道理卻是相對。
“孟子人性善與荀子人性惡,墨子的非攻與公叔魯班,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有惻隱之心,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惡,主張依靠后天教育。”
作為一份脈絡清晰的傳承,早就有了自己的完善理論與境界追求。
八苦這本來應該是釋迦摩尼,總結后提出來的理論,在自己獲得的那份傳承中,在最后面的幾位那里已經出現了,很清晰明顯的理論。
如孔子為首的儒家繼承和發揚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入世之法,那就是他們的修行。
而這人之八苦卻是在否定,林清作為人的所有意義。
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
主要指與人相處的苦惱,當與無比討厭的人處在同一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時,就會心生煩惱、怨恨,煩得久了,也便是苦難了。
生活在一起的能有誰在家中是自己的家人,在工作學習的地方是同事朋友。
婆媳關系的不和,一直是自古以來的難題,我與你媽掉河里,你先救誰更是為難了無數人。
或許有很多人都有體會,就算母子之間也有些矛盾,外出工作歸來,你媽一天兩天捧在手,三天四天還不起來吃飯四天四天相看兩相厭。
看看別人家的某某某的女朋友你啥時候談個女朋友,你啥時候把女朋友帶回家啥時候結婚讓我抱上孫子
之后就是七天八天,就一句話,你咋還不滾蛋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何沒有矛盾,就算親人之間也會因為對方的好意而生出不愉快。
要想解決,那就遠離親人,名為這否定了林清作為人,與親戚父母家人,這種人與人人際往來中的關系。
愛別離,分離,是一種痛苦;
生老病死人總會分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積極的人認為自己會樂觀地應對分別樂觀,總會期盼再次相逢。
然而真的那么簡單嗎或許剛開始經常有電話聯系,然后時間越來越久,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半個月幾個月,最后被越來越多的事煩心關系總會斷開。
直到最后記憶模糊了,再也找不到那個人的影子,手機中電話號碼早也只是個空號,無法聯系到了。
如何規避這種痛苦呢這讓林清想起了前世。一首很唯美的詩歌。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