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在下的家鄉習俗,外出總難免沾上一些塵土晦氣,怎能直接去參加人家孩兒的喜宴?”林清推脫之詞張口就來,不說天衣無縫,但聽起來也是合情合理的。
“后生,既然如此講究,那我去給你準備吃食,后院井水旁邊有盆,你可先去洗漱一翻馬上就好。”
老掌柜并不知道,林清只是單純的討厭熱鬧的環境,只當是哪里的風俗,就像自己沒去參加喜宴也是因為本地的習俗。
在江城自己這種身子入土的人,就沒法去參加這種小兒喜事一樣,不知多少年前有個老人,一時管不住嘴,在人家喜宴上貪便宜,不要命也要大吃大喝,然后幾盅酒下肚。
最后一時睡不起,不但給人家的大喜之事,弄上了晦氣之后,更是化作詭怪鬧的人家一年多雞犬不寧。
這不是平白給人家惹晦氣,然后慢慢的就就有了這種規矩,不歡迎老人,也不歡迎吃不上飯的乞丐難民。
不過說是誰都能來,也不能讓這些人趕出去,于是在專門的地方行善積德的施舍米粥,和絕對足夠吃好幾天的饅頭干餅。
自己在這城里面生活了一輩子了,又真的不缺那點東西,兒女孝順有一家店鋪生意也不差。
多少也是有點身份的生意人,怎么會只為了幾個饅頭,而去和乞丐難民擠在一起平白丟面子。
林清道謝一聲就著冰涼的井水,洗漱一番本來就不臟的自己,回到桌前剛好,老者也上好了飯菜。
林清裝的倒是瀟灑,卻反應過來自己壓根兒就不喝酒,喝醉了耍起酒瘋恢復原形,鬧出事算誰的,于是招呼起老掌柜閑聊趁機讓他把酒給喝了。
林清講述了幾段自己前世的聊齋故事,說是自己在路上偶爾聽人講,用來完善自己的背景,游覽大好河山,不枉來世間一遭的某從小習武的富家子弟,
“就這樣寧采臣的兩個兒子當上了大官。”
“哈哈,有趣,要不是老夫年紀大了放不下兒女,子孫怕是也想像小兄弟這樣游覽世界啊!”從林清講述的故事中回過神,老者痛飲一杯。
“長者本城附近有什么奇聞趣談?”
“小兄弟,有沒有聽說過本城附近,一龍一虎兩大禍害?”
“卻并未曾聽說,不知這一龍一虎兩大禍害為何?”林清心中暗道不會那么巧吧?那一龍說的不會是自己吧?
“南山有白虎食萬人,長橋有龍興風浪,這是我們這里流傳了很久的俗語。”
“我們江城市靠著一條大江,在江河的下游有一座連綿不知多少里的大山,名字叫做南山,南山的山神是一頭修煉不知多少歲月的吊額白虎,名叫白虎君,雖然他是個山神但卻從不修身養性,生平最愛喜歡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