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你哥這兒呢。”
“你別去行市了,今年我在你哥這兒過年,你回河州吧,你方伯也在。”
掛斷電話后,李大柱笑看著李安:“你妹妹要回來過年了。”
妹妹。
李安腦袋里立馬浮現出了一個扎著馬尾辮,鵝蛋臉,小嘴巴微微上揚,一對眼睛像月牙,鼻子像捏出來的,嗓子像百靈鳥一樣的調皮女娃:李姍姍。
她比李安小四歲,今年上大二,在京州音樂學院學聲樂。
李姍姍音樂方面天賦很好,初中時就獲得市里仿唱比賽一等獎,進入大學后更是努力上進,加入了一個樂隊時常會進行表演。
去年她沒有回家過年,就是被邀請去一個大商城表演去了。
粗略一算,李安也有一年左右沒有見到這個妹妹了。
想起她,李安的嘴角倒是微微揚了起來。
……
這個年沒有負債壓力,《安之若素詩集冊》和《平凡的世界》又持續暢銷,再加上閨女也要回來,所以李大柱的心情非常不錯,非要喊著方國坤和李安一起到樓下超時買東西。
不知不覺的。
花生油、蔬菜、干果、糕點、水果、雞鴨魚肉火腿等便買了一大堆。
買回去后,三人一同擇洗收拾這些食物,一邊收拾,李大柱還一邊和李安講故事般說道著:
“在古代啊,交通不便利生產力也低下,所以每逢過年,人們都會到街上趕集置辦年貨,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買上一身新衣裳,貼好對聯,然后歡歡喜喜迎接新年。”
“雖然現在交通便利了吃的不缺,但這可是流傳了幾千年的古代風俗了。”
“這樣過年,才有年味兒。”
聽著父親碎叨叨的嘴,李安低頭削著蓮菜,但嘴角卻微微上揚著幾分微笑。
是啊。
這才是過年。
這才有年味兒。
似乎上次一家人過年還是剛結婚的時候,父親百忙之中抽空回來的。
但當時家里沒有置辦年貨,而是在外邊吃的年夜飯;當時雖然一家子坐在一起吃,可父親卻一個接一個的電話,根本沒有像今天這樣喋喋不休。
而上一次有年味兒的年,大概是九歲的時候,奶奶沒死,媽媽沒有離婚。
那個時候,奶奶就像李大柱這樣給他講著這些故事。
李大柱還在說。
可說著說著,李大柱似乎也想到了曾經的往事。
年近五十的李大柱突然聲音有點哽咽了起來。
“小安。”
“嗯。”
“這些年對不起你,還有你那個跟我離婚的媽。”
“嗯。”
“你知道這些年我為什么一直拼了命的工作賺錢嗎?”
“不知道。”
李大柱削土豆的手突然停了下來,他的表情中透著幾分回憶,幾分憂。
他緩緩說道:
“當初你奶奶病了,醫生說要十萬做手術,那時候沒有保險,十萬相當于現在的三十萬。你爺爺四處借錢都借不來。”
“那天下午,外邊淅淅淋淋的下著雨,你奶奶鼻子上插著輸氧管,握著我和你爺爺的手說:‘沒事,不看了。’”
“后來,你奶奶去世了。去世后半年你爺爺也走了。”
“所以從那天開始啊,我就發誓說以后一定一定,不能因為錢而丟了原本應該抓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