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就在這處葫蘆形的山洞里舉行,而這方石臺,則是用來舉行祭祀的特殊祭臺。
這方祭臺并不是獻王時期留下的,從祭臺的古老雕刻痕跡推斷,幾乎可以斷定早在獻王建造陵墓之前,當地的原住居民就已經將這個葫蘆形的山洞當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并在這里修鑿了這方用于祭祀的神秘祭臺。
“四弟,既然這方祭臺早在獻王修建陵墓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那這方祭臺祭祀的究竟是什么東西?”
陳玉樓,鷓鴣哨非常好奇,當年的原住居民到底在這個葫蘆形的山洞里發現了什么?
為什么要在這個地方修鑿這么一方祭臺。
這個葫蘆形的山洞,到底特么的有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這方祭臺,是用來祭拜山神的。”從祭臺上面這些浮雕中明鯉推測,這是古老原住居民用來祭祀山神的祭臺。
其中一副石雕中有一個身材高大的黑面神靈,耳朵很大,鼻子很高,臉上生有粗毛,口中叼著一枚骷髏頭,面相十分清奇。
“噫,這不是山神廟里供奉的那尊山神像嗎?”
陳玉樓非常確定,這祭臺浮雕里的黑面神就是山神廟中供奉的山神,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山神廟的山神像多了兩個跟班的夜叉惡鬼,這個黑面神沒有。
明鯉說道“形象上略有不同,骨子里卻如出一轍。”
祭臺浮雕上的黑面神確實和山神廟的山神像如出一轍,多半是同一個人。
山神廟的山神像為秦漢時期的風格,形象上顯得更加飄逸出塵。
而祭臺浮雕,處處透著蠻荒時期的寫意色彩,應該是至少三四千前面的原始古跡,大約是戰國時期南疆先民留下來的遺跡。
至于入口處的山神廟中的山神像,可能是獻王造墓的時候發現了此處祭臺,從而根據黑面神的形象塑造的。
三人繼續觀看剩下的石刻浮雕,年代久遠,經過歲月的侵蝕大部分石刻已經看不清了。
好在其中一副石刻保留比較完整,勉強能看清個大概。
這是一副詭異無比的畫面。
在化石森林的水面,一群頭頂插著羽毛的土人乘坐小舟,手中拿著長長的桿子。
木舟中綁著許多大只癩蛤蟆,這些癩蛤蟆表情十分驚恐。
刻畫雖然粗狂簡單,卻非常的生動,讓人一看就知道其中表達的信息。
幾名土人在一個頭戴牛角的首領的指揮下,同時用長桿將一只巨大的癩蛤蟆吊了起來,將它舉到化石森林頂上一個冒著濃濃黑氣的洞中。
后邊另有一艘木船,上面擺著幾只變小了的癩蛤蟆。
這些癩蛤蟆露出一副死不瞑目的表情,圓鼓鼓的身體也變得干癟,毫無生機。
明鯉說道“二哥,三哥,你們還記不記得入口處山神廟的情況?”
“四弟,你發現什么了?”
“山神廟中的山神像左右各有一名山鬼服侍,其中一名山鬼手捧紅色石葫蘆,另一只山鬼抓著一只活蹦亂跳的癩蛤蟆,還有山神廟門前的巨大紅石葫蘆。
從這副石刻來看,這位鎮守大山的神靈居住為一個葫蘆形的山洞中,當地的人們捕捉這些巨大的癩蛤蟆來供奉于他。”
“四弟,照你這么說的話,咱們這是到山神家里來了?”
“這些石刻雖然上有一些關于地形的描述,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在葫蘆底部,下半截葫蘆肚子里。
咱們進來的入口是葫蘆底,一條人工開鑿的通道鑿穿了這個天然的大葫蘆洞。
這些土人進入葫蘆下半截肚子獵殺巨型癩蛤蟆,用長桿挑起來供奉居住在上半截葫蘆肚子中的山神。
咱們想要抵達獻王墓,就必須穿過洞口進入上半截葫蘆肚。
那位山神爺,很可能就在里面等著咱們呢。”
從這些模糊的時刻中,明鯉已經搞清楚了這個葫蘆形的山洞是怎么會是了。
之前他還以為他們進來的地方是葫蘆口,其實他們進來的地方是葫蘆底。
不出意外,獻王墓就位于葫蘆口的位置。
他們需要穿過這個天然的巨型葫蘆洞,到達位于葫蘆口的獻王墓。
同時他也基本確定,他們并沒有變小,一切都是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