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兩人自然而然的談起了星科院未來的研究方向,經過數個小時的交談這才確定了星科院當下的研究任務。
第一,抗寒金屬及塑料的再開發。
雖然現在有了高錳鋼和聚四氟乙烯等耐寒材料,可以保證在-180度以下長期使用。
但誰也不能保證今后的氣溫到底會降到多少度。
如果會降到零下200℃呢?
甚至降到絕對零度那時人類該怎么辦?
現有的這些抗寒材料不是又會像末日前的鋼鐵一樣一碰就碎了。
故而。
有備無患總比措手不及要強得多。
當然如果不是楚風擁有系統,對于材料學的研究他想都不會想。
投入實在是太大了。
這不是一個小庇護所,甚至一個小國能撐起來的,只有像龍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才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撐。
之所以楚風敢想,甚至已經列為研究任務,那是因為楚風擁有系統可以升級,通過系統他可以先一步的升級出極佳的抗寒材料樣品,然后星科院進行解析,推導出生產工藝,最后實現量化生產。
整個過程就如你已經提前知道了答案,只需要逆推解題過程就可以了。
這對于科學發明來說,恰恰是最為重要。
有了切切實實的樣品,當然也就知道了研究方向,進而大大的簡化了科學探索的過程,相應的其中的花費也會大大的縮減。
而一旦有了成果,那么其中的利潤會有多大。
一時間,楚風有點醉了。
小投入,大產出,這才是系統正確的打開方式。
楚風默默的為自己的睿智點了個贊。
對于第二項研究任務,毫無爭議的那當然是磁懸浮汽車了,這是一項長期的研發任務。
至于超級打印機嘛。
兩人默契的提都沒提。
這東西太過于高端了,不是現在能研究的。
與其花費巨量的人力、物力到頭一場空,還不如研究點實用的。
就像多研究研究御寒服,這難道它不香嗎?
第三項研究任務不難猜,就是針對御寒服的研發。
分為兩個研究方向。
其一是傳統的防護服研究。
簡單的說就是對現在市面上的臃腫的‘宇航服’做進一步的升級。
特別是在李老等人研發出了新型電池后,這項研究是很快能出成果的。
對此,楚風還是蠻有期待感的。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雪地龍御寒服的產量太少了。
即便雪地龍生產線開足了馬力,一個小時可也只能生產100件抗寒服,那么一天就是2400件,一個月72000件,一年下來星辰庇護所也只是生產了80多萬件。
而星辰人口有多少?
足足189678人,將近20萬人口。
一人一件怎么夠。
二件只是打底,平均下來每人至少要3件,那就需要60萬件。
加上出口了的10萬件御寒服,楚風最后也只才囤積了12萬件。
而每一次招聘的人員,星辰庇護所都會免費發放一件雪地龍御寒服。
不發不行啊。
這些底層的苦哈哈們都只是裹著羽絨服罷了,一出庇護所,地表的極寒氣溫還不瞬間凍死人。
12萬件看似很多,可招聘的人也多啊。
僅僅2月的目標就需要招聘6萬人,3月將會達到10萬人徹底消耗完所有的庫存。
如果沒有新的御寒服來源,星辰庇護所接下來最多每月也只能招個7萬人了。
對此,楚風當然不滿意了,因此他迫切的希望新的防護服能夠早點面世。
御寒服第二個研究方向,自然是針對雪地龍防護服的研究了。
畢竟,傳統的防護服再怎么縮減還是比不上雪地龍御寒服的保暖、輕便乃至美觀。
兩則猶如宇航服與黑豹戰斗衣相比,一個臃腫不堪,一個輕便修身。
當然了。
雪地龍御寒服只有保暖功能,沒有黑豹戰衣那么多的騷科技。
不過,黑豹戰衣給了楚風無限的暇想,一旦有了充足的庇護點,不是沒可能生產的。
最后一項研究任務那就是關于電磁武器生產線的研究。
對于現在電磁武器的威力,說實話楚風已經很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