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重新統計人口登記戶籍,任命烏州大小官吏,丈量土地劃分府縣區域,還有立碑定界這些事。
好在這些事都不用沈行知親力親為了,手下的人對這些也是輕車熟路,加上烏雞國風俗甚至文字都與大唐差不多,更少了最難的漢化過程,所以一切進展都非常順利。
而烏雞國上至權貴下至普通百姓,九成九都對融入大唐表示歡迎的,畢竟都是同宗同族,而且大唐如今如此強盛,能成為大唐百姓也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在將烏雞國設為烏州后,沈行知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在原本的王城,也就是現在的烏州城中修建了一座忠烈祠。
而這里的忠烈祠就是用來祭祀黃帝大將應龍將軍和麾下死難將士的,也同時祭祀著此次安西大都護府出征陣亡將士。
在忠烈祠建成這一日,烏州也基本上步入了正軌,這里已經完全成為了安西大都護府下轄的一州,只是這一州之地有些大,人口也有些過分的多,而至此安西大都護府人口已經突破了一千五百萬。
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永徽二年八月,據長安傳來的消息,大唐軍隊在高句麗也是勢如破竹,這一戰蘇定方薛仁貴都是大放異彩,尤其是蘇定方更是如天神下凡,據說有妖族大能出手,也被蘇定方一招斬落,如今大唐軍隊已經兵臨高句麗首都平壤城。
而據沈行知從其它渠道得到的消息,李治已經決定再攻滅高句麗后,還要順勢平定新羅和百濟。
至于沈行知的其它渠道,自然是來自長安的晉陽公主。
倒是上官婉兒因為一直跟在武媚身邊,也不知是為了避嫌還是其它愿意,反倒很久沒和沈行知單獨聯系過了。
沈行知帶著文武官吏足有上百人,還有十余萬百姓盛大的祭祀了烏州忠烈祠,在忠烈的正殿中,一個頭上長著龍角,背身雙翼穿著鎧甲的雕像為主祭對象,這自然就是應龍將軍。
因為時代太過久遠,人族尚存的任何典籍中都沒有關于應龍將軍容貌的記載,眼前的樣子都是根據沈行知自己想象后畫出的人物繪本塑造的。
可惜當烏州忠烈祠應龍將軍雕像被祭祀后,沈行知發現系統依然無法召喚應龍英靈,似乎應龍的英靈也如泰山洞天中那三代名將們的英靈一樣,已經徹底消散在這時空中。
不過隨著沈行知繪出應龍將軍的樣子,關于應龍將軍是遠古十大龍族的故事也開始被傳播開來,一時間人族對龍族的感情也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而那些內陸江河湖泊的龍神水君,對人族的態度也不一樣了。
就在祭祀完成之后,沈行知明顯感覺到人道氣運開始在烏州顯化,這個地方以后也不是隨便什么神佛都能來指手畫腳的了。
而且隨著沈行知越發民心所向,當烏州百姓的信念也匯入人道氣運后,沈行知發現自己竟然能調用一些人道氣運了。
他這可是主動的調用,而不是受到危險時人道氣運被動出現庇護。
要知道當年李世民為了做到這一點,可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