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信這時安平王自己想明白的,他如今能想的這般透徹,必然是經人提點過。
那個人,又會是誰?
顧慍和一遍想著這個問題,一遍道:“慍和沒想到為阿昭請夫子一事,竟會引得王爺這般猜測。最初我只是見阿昭憂心功課,也替他著急,所以這才從江南將唐玄佑請了過來。
慍和只是想幫阿昭學習功課罷了,并沒有其他的心思。王爺若是不信,大可問一問阿昭。”
“阿昭就是個傻孩子,你讓我去問他?顧慍和啊顧慍和,都說到這個地步了,你還在同我裝傻,你就不怕我現在就進宮將此事告訴陛下嗎?”
“清者自清,我沒做過的事情,又該如何承認?”
他語氣極其堅定,好似真的與他無關一樣。
“本王才不會信你!”
然而當安平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動搖了。
顧慍和怎么看也不像是在說謊,難不成真是他誤會了?
可是這怎么可能呢?
他今日收到的那封信上,寫的分明清清楚楚。
那信不僅暗示了他顧慍和有篡位之心,還將顧慍和為蕭昭請夫子的目的說的一清二楚。
雖說他到現在也不知道那封信是誰寫的,可他讀完那封信便覺得信上說的極其在理。
就該是那么回事。
本是怒氣沖沖想來找顧慍和興師問罪,卻沒想到他竟如此泰然自若。
顧慍和越是平靜,安平王便越是懷疑自己。
而顧慍和正好抓住了這一點,他輕聲道:“王爺不信,慍和也沒有什么辦法能自證清白。只是阿昭這段時間在唐玄佑的教導之下,確實有些進步。
這件事情對阿昭是極好的,還希望王爺不要讓自己的猜測,影響到阿昭的學習。”
安平王皺起眉頭,神情顯而易見的糾結。
蕭昭這些日子的進步何止是一點點,堪稱是飛速。
從前他還以為蕭昭在詩文上是真沒什么天賦,直到唐玄佑進府來當他的夫子之后,他才看到了新的希望。
蕭昭的功課一直都是他最頭疼的一件事情。
安平王不得不承認,唐玄佑的出現,對蕭昭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只是,他仍舊不敢相信顧慍和。
他與太子之間雖說確有矛盾,但還不至于撕破臉引起大齊內亂。
可若是顧慍和存心挑撥,引得他們二人繼續互相猜忌,到時候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他根本就不敢想。
想到這里,安平王神色又緊張了起來。
他瞪了一眼顧慍和,冷聲道:“阿昭的功課不用你擔心,本王警告你,若是你再生出利用我安平王府來引起大齊內亂的心思,本王必定不會放過你!”
“慍和對大齊的赤誠之心,天地可鑒,王爺您該信我的。”
句句真摯,字字誠懇。
這男人哄騙的技術堪稱是達到了巔峰,天底下又有誰能辨得出他話中的真真假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