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由校在問有沒有具體計劃,王在晉與顧秉謙這個時候馬上站出來。
“啟稟陛下,要想開啟民智,建立學堂,非得進行如下改革不可!”
“淦”
“淦”
“淦”
改革改革又是改革,今天到底要推行多少新政?
一個建立學堂清理東林就算了,又引出改革,到底要鬧哪樣?
哪個改革是那么容易?
步子跨那么大確定不會扯著蛋蛋?(你確定讀者不噴你?
無數人暗中罵道,前面幾乎都在割豪紳大族的肉了,現在你們還要干嘛?
等前面改革的內容執行,不知道有多少叛亂要平定!
到時候不得烽煙四起?
朱由校沉聲道:
“說!”
“臣與韓閣老、顧閣老有如下改革,”
“大明原本是省府州縣四級制格局,現今臣等打算在縣級政府以下增加兩個行政單位鄉和村,”
“鄉歸縣管,村歸鄉管!”
“一個縣可以設置十五個左右的鄉,一個鄉設置十五個左右的村,”
王在晉的話還沒說完,朝堂上的人又雙叒叕倒吸一口涼氣了,這是要皇權下鄉?
搞個學堂你們搞這么多的事情出來?
清理東林不就好了嗎?
王在晉沒理會這些人,繼續說道,
“一個鄉設置鄉長、捕快司等職務,一個村則是設置村委村官等職務”
“鄉長為正九品官員,村長為正十品官員”
“還有各個縣州府省都會重新建立捕快司!”
然后王在晉就全部說了出來,就類型于后世的縣下面設置鄉鎮,接著就是村莊!
最后設立官員,進行管理,把原本屬于皇帝的權利拿回來!
什么緝拿權,審問權等等都得歸官府,而不再是當地的士紳大族,或者當地的某些宗教!
皇權不下鄉,那還是什么皇帝!
至于說會不會官員冗雜,導致官員太多,拖垮財政?
朱由校表示后世滿清就一個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公一體納糧,每年財政都能收入上億白銀,
甚至清宣統年間曾經達到過三億白銀!
現在的大明還有各種改革,怎么會養不起!
……
“嘶”
“嘶”
“嘶”
朝堂各位官員都已經麻木了,這么改革確定那些人會配合?
豪紳手中的權利有那么好拿?
內閣陪皇帝一起瘋?
還有捕快司的人怎么選?
等等等等,涉及太多了!
至于捕快司的人怎么選,朱由校覺得那些退伍的軍人,淘汰的軍人都可以充當捕快,
這些人打不贏韃子,但是捕快拿著兵器,帶著劣質盔甲,總打得贏普通人!
至于學堂怎么建立,顯而易見了,一個鄉設置一個學堂,所有村里的孩子六到十五歲必須進入學堂學習,學得不多,基本識字,會背大明文武黨章即可!
至于后面學堂在怎么仔細劃分,那就得以后再說了,先搭建一個大的框架起來才行!
只要現在基礎打好,后面各種的改革就可以如數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