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會議內容果然硬核,少了那些可以舌綻蓮花的話術高手,那些科學家的話總能讓人昏昏欲睡。
尤其是那些不懂這方面知識的各國代表。
但是他們不能睡,很多事情還等著他們投票表決呢。
說到使用哪種方法尋找不明探測器的事上,人們確實形成了不少分歧,科學家們主場兩種方法都上,那樣絕對最快,但是經濟方面的專家給他們算了一筆賬,說二合一的方法根本不劃算,花銷太大。
人類又不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還有各種地方需要花錢呢,所以只能同意一樣。
甚至還要找各種理由縮減資金,把整個項目也縮減到極致。
有些人已經對“探測器是外星人造的”這件事深信不疑了,但是有些人對這件事一點也不信。
畢竟那些公開的資料都說了,并不能確認那玩意一定是外星探測器,現在給的定義只能是“不明探測器”。
這玩意就像“不明飛行物”一樣,大部分目擊的所謂飛碟,基本上都是人造的,有的干脆就是自然現象。
所以兩邊就吵了起來。
科學家們也不確定那玩意是不是外星人的,所以才要找到它,可要找它,就需要花大量的錢,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科學家們想做的哪樣事都離不開錢,但是大多數科學家并不掌握生產資本,哪怕掌握一些,也不夠一次任務消耗的。
而私人公司就更不可能為這種任務掏錢了,能做這種事的只有國家財政。
好在有的公司是“傻帽”,主動站出來承擔的歷史賦予的責任。
很多科學家也在等這一刻。
因為會議進程上都寫了,領航者公司近期有一枚火星探測器要發射,正好可以參與這次任務。
只是他們不會想到,領航者的這次任務有多牛皮。
在他們的意識中,這顆火星探測器肯定是趕不上這次任務了,一飛就是好幾個月,等飛到了,說不定黃花菜都涼了。
他們也不知道領航者為什么要在這種時候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理論上任何時間都可以發射火星探測器,只是劃算不劃算的區別。
或許領航者是有其他的測試或實驗任務。
不能直接參加此次任務,但是領航者的這顆火星探測器卻可以在這次任務中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
如果領航者補上一顆探測器,那么應該可以說動某個國家讓出自己在軌的火星探測器,執行這次重大的任務。
這個國家就是天夏。
因為在座的,估計只有它可能同意這種方案。
大家都不想拿自己的探測器做任務,無非就是未來收益太不清楚了,萬一任務中自己的探測器掛了,那自己可就沒有火星探測器。
火星太難搞了,大家能運行的都只有一顆小寶貝。
明明自己有,結果為了參加一個不確定的任務,搞得自己沒有了,但其他國家依然有,心態可能都崩了。
而現在天夏添一顆,別管以后領航者的探測器能不能順利進入火星軌道,先讓天夏做了任務再說。
科學的事,不能讓政治有多余的反應時間。
如果天夏同意了,不它爭取不爭取,它絕對會取得這次任務的主導權。
那么為了平衡自己的貢獻,把主導權往自己這邊拽一拽,美瑞肯這邊應該會同意組建視界望遠鏡的項目,甚至可能付出更多。
這,也是一種比拼。
也,也是科學家們的謀算。
只是他們低估了領航者公司,低估了唐超的實力。
“我們的這顆探測器重達32噸,設計飛行一個月可到達火星!”
眾科學家:“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