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董卓立刻點頭說道:“文優言之有理,裴青才華過人,理應受賞,那就命為南陽太守,破賊校尉,不知天子以為如何呀?”
天子劉協這時候才只有十歲,在面對權傾朝野的董卓哪里敢說什么?只好拱手說道:“太師所言甚是,朕也是這么認為的。”
“哈哈,這可真是太好了,我與天子所見略同,既如此,那就請草詔圣命,拜裴青為南陽太守。”
董卓心中歡喜,做好了決斷也不再說什么,連個招呼都不打,就哈哈大笑著離開了朝堂。
“太,太師……”在看到董卓離開,蔡邕張口欲言,然而卻被李儒狠狠瞪了一眼,頓時嚇得不敢再說,可是內心里還是為裴青感到可惜。
“只可惜這樣一個年輕人,竟然馬上就要成為刀下之鬼了,現在的南陽太守是袁術,他怎么可能會把南陽這天下第一大郡讓給裴青?估計會率兵攔截,甚至會直接興兵攻打,裴青雖有幾千兵馬,卻如何是兵精糧足的袁術的對手?唉,不得不說,李儒這一計著實厲害,只是可惜了裴青這樣一個如此才俊的年輕人了。”
蔡邕心中苦澀,悵然回府。
在蔡邕回府之后,早有女兒昭姬接著,見到他這幅神色,連忙問道:“孩兒見父親大人神色焦慮,不知是何原因?”
蔡邕聞言長長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我是在為一個叫做裴青的年輕人感到可惜,此人年紀輕輕便才華橫溢,本來是想求取功名,為國效力,結果卻仍不免被太師所害。”
“裴青?女兒怎么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不知道他到底有何才能?竟然被父親如此推崇?除了王仲宣之外,女兒還從來沒有見父親對年輕人如此推崇過呢?”
蔡昭姬眨著靈動的眼睛,滿臉好奇的問道。
“此人之才華,就連王仲宣也難以企及,我今日在朝堂上聽他所作一首詩,名叫《新婚別》,雖然文辭簡潔,然而其中蘊含深意,令人擊節稱贊。”蔡邕的臉上難掩欣賞之意,不吝贊賞。
這樣一來蔡昭姬更加對裴青感興趣了,連忙問道:“不知道詩的內容是什么?父親可還記得?”
蔡邕笑了笑,滿臉傲然地說道:“哈哈,為父的記憶力你又不是不知道?區區一首詩,自然就是聞之輒能誦,既然你想聽,那為父就讀給你聽聽,詩曰:‘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