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將軍不嫌棄,我們,我們愿意從此追隨將軍,以此殘軀,單憑將軍驅策。”韓暹和李樂見裴青如此說,立刻拜倒在地,恭敬的說道。
“哈哈,好,我知道兩位將軍出身寒微,可是我軍中亦有不少出身寒微得的人才,只要你們肯努力,不論出身如何,都會在我這里盡展其才的。”
裴青見他們肯投降,頓時感到無比喜悅,親自解開他們的綁縛,任命韓暹為綏軍校尉,李樂為撫軍校尉。
韓暹和李樂沒有想到裴青以驃騎將軍這樣的身份,竟然還對他們兩個義軍首領如此熱情,頓時心中感動,暗暗發誓要為裴青竭死盡忠,以報裴青的恩德。
隨后不久,隨著裴青求賢令的四處張貼,各種人才紛紛前來應募。
最先前來應募的都是飽學之士和雄壯之士,其中包括后來被譽為建安七子之一的應玚。
這個應玚本事汝南南頓人,其伯父乃泰山郡太守應劭,后來因為袁術之事被迫遷徙,他的家人都投奔伯父應劭,可是他卻孤身一人跑到了荊州,受到了劉表的青睞,每然而應玚卻認為劉表并不是明主,所以并沒有托付他,聽說裴青正在下令求賢之后,年僅十六歲的應玚悄悄從劉表那里離開,前往長安。
裴青自然聽過應玚的大名,在見到之后心中十分高興,任命應玚為京兆尹文學從事,負責整個京兆尹的府學教育。
消息傳來之后頓時天下震驚,應玚只不過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年未及弱冠,竟然能夠主掌整個京兆尹的教育。
就連應玚自己也都心中惴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然而裴青卻笑著安慰道:“你也不必擔心,你所做的事情不過是聘請教授,傳道受業而已,一切自有將軍府文學掾周先生的指點,相信自己,沒事的,很快你就會成變得很出色。”
如今周裴的大名早已名聲在外了,至少在裴青的治下已經是婦孺皆知了,這主要是他汝南和整個豫州的所有郡縣都創建了學堂,招收的學員能有數萬人,而那些資質優異的子弟更是受到特殊的優待,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資質優異的孩子會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上不起學。
這當然是裴青為他們提供地位特殊優待政策,但是發現資質好的學生卻大都是周裴的功勞,而且為了能夠挽留住這些學生,周裴往往自己掏腰包,資助這些窮苦的孩子乃是其家庭。
而在教學方面,周裴也有自己的一套,凡是他讀過的經籍,總是能夠發出不同的見解,再加上裴青偶爾在經義方面給予指點,讓他突然產生茅塞頓開之感,進步也變得更加明顯。
除了應玚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婁圭的人前來投奔,本來裴青在接受這個人物的時候只是授予了一個閑職,可是等到偷偷查看他的屬性的時候頓時感到無比驚訝,因為這個婁圭竟然是一個頂級人才:“婁圭,謀士型人才,武力31,統率32,智力92,內政73,特性為筑成,特性效果,主持筑城之時,耗時縮短三分之一,節省資財三分之一。”
“天啊,真沒想到這個婁圭竟然這樣強大,先不說他的智力已經達到了恐怖的92,即便是這個節省時間和資財的筑城特性,都已經強大的不要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