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里揣著三本書急忙回到了住處。
但不及細看就被高保全找了過去,喝酒,喝慶功酒。
陳玄策作為酒桌上的重點人物,人喝的差點都要躺著回去了。
那再好的功法他也沒心情看了。
第二天醒來簽到,得到了一支啞光的單筒望遠鏡,也算是個有用的東西了。他這才有時間來好好看看那三本書。
一本《天道歌》先放在一邊,能煉精化氣的功法,厲害了。果然不愧是存天理滅人欲的那位主兒留下的傳承。
然后第二本書是一套劍法——《四季劍歌》。
最后是一門步伐很有意思,名字很尋常,就是《周天八卦步》,可在開篇的第一業卻就直白的說不通《易經》者難入此門。
陳玄策這下子對這儒門功法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了。
然后看系統給出的答案,三門功法倒都是黃階下品,可陳玄策不覺得自己再修煉《天道歌》進入第三重了,實力增長的有直接把《全真道法》推進至第四重來的更大。
倒是那《周天八卦步》在技能點富裕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點亮。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兩天,陸陸續續的一批龍禁尉返回了揚州。包括此前去了蘇州的楊繼明、陳剛他們。
各地事兒進行的很順利,畢竟實力處在碾壓模式么。
而且見勢不妙,那些跳出來的綠林人物、江湖人物都已經通通消失不見了,甚至一些鹽梟也放棄了老巢,解散了大部分的嘍啰,只帶著最心腹的一小撮人隱藏了起來。
泰興、泰州向東直到大海的大片區域里,蘆葦蕩太多太多了。
為什么兩淮這地方自古就產鹽?那就是因為這里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就跟北方的長蘆一樣。
地勢低平,海水經常倒灌,土地根本無法耕種,倒是生長出了接連天日的蘆葦蕩來。
當地的灶戶煮鹽的時候根本無須向外購買大量的柴薪,只外頭一眼望不到頭的蘆葦,就為這兒的灶戶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燃料。
也正是有了這些無窮無盡的燃料,才有了今日兩淮鹽業之盛世。
可同樣的,這些蘆葦蕩也是最好不過的掩護了。
那些鹽梟們隨便往哪里一藏,你不出動大軍大規模的搜索,根本就找不出他們。自然就也更奈何不了他們了。
可大軍出動談何容易啊。
但不管怎么說揚州事都要告一段落了。
林如海沒有死。
容他喘過一口氣后,他豈能不報復?
畢竟是做了兩任的巡鹽御史的人了,手心里肯定攥著一些機密。之前是不愿意徹底撕破臉皮,現在呢?還有什么可顧忌的?
那些王爺們在兩淮鹽事上的勢力經此一戰之后,又要進入急速萎縮階段了。甚至在明面上都有可能被斬盡殺絕。
誰叫泰昌帝在朝野中屬于上升期呢,實力在日益增強,幾個宗室王爺就是想找事兒都要用江湖綠林這些上不得臺面的勢力。
他們十有**也已經料到了這一天終究會來臨,所以才放手一搏。不求真的能翻盤,只求盡可能的給泰昌帝一打擊。
想想林如海要是真死了,泰昌帝會丟多大的臉?
兩淮鹽政也肯定會出一些亂子。
當然林如海就是發狠的想要徹底把他們鏟平也很難。
鹽梟這種存在就跟山匪路霸一樣是很難徹底消除的。
接下的事,不出意外林如海會在工作交接之前——他在揚州沒多長時間了,皇帝就算是酬功也會把林如海調入京城清養的——在如今的規矩范疇之內,盡量的把那些搭上了宗室王爺的船卻下不來的鹽商們干掉一些吧。
不過這些事兒就不是陳玄策他們要理會的了,就算是真出動龍禁尉,也是韓壽先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