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此刻對陳玄策真的是生出了欽佩之心。
一個年紀輕輕對朝政并無太大關心的人,竟然能提出這等妙策,真的是太有能者無所不能的既視感了。
這女婿找的太對了。
怪不得能得神仙的看重呢。
他現在深信陳玄策即便不走武路,讀書求學,那都注定能成為天下名臣。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那不知另一法又是何妙策?”
他可還記得陳玄策說的話,倆法子呢。
“另一法就是在一條鞭法的基礎上攤丁入畝。”
歷朝歷代,無田的窮民不堪稅賦負荷,有田有勢的則勾結官吏進行規避,這都是神仙也避免不了的事情。
貧富差役不均,久而久之人丁逃亡便會日益嚴重。
所以攤丁入畝可以減輕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也標志著千年以降的人頭稅(丁稅)的廢除。
當然了,田畝有薄有厚,有強有弱,如果一概而論怕攤得不均。
所以還應該把地畝分類分等,丁銀按地畝等級攤入,不至于好壞地負擔輕重不均。
光一個攤丁入畝未免有些薄弱了,但大周朝沒有大明朝那樣給士紳豁免雜項差徭的權利,周太祖出身雖然也不高,可比朱洪武的見識還要強一點,沒被讀書人在這點上忽悠瘸了。哪怕秀才舉人依舊有了,但讀書人豁免雜項差徭的優待是沒有的。
所以這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也不需要有了。
陳玄策便加上了一個“改土歸流”。
土司制度的弊端和惡處在大周朝一樣有體現,雖然面臨著大周鼎盛的國力,西南、湖廣諸多土司都表現的非常乖覺。
只不過大周朝的土司遠不如明朝那樣牛掰。因為在藍星,明成祖時期明軍對于安南大肆征伐,朝廷需要西南邊陲的穩定,借以來保證軍隊后方的安全,所以對土人是大加封賜。
到了萬歷年間,明廷雖然有播州之役,但旋即就又趕上了遼東女真興起,使得明朝根本無法顧及西南,為了保證國內政權穩定,避免多線作戰,對西南土司就更是優待了。因此,導致清初時期土司的勢力過大,很有尾大不掉之嫌。
現在的大周朝可沒這么回事。土司雖然也不少,但比之藍星時候可少多了。
而大周自身又處在鼎盛之中,想要改土歸流,那應該更容易吧。
雖然這改土歸流并不能瞬間提升大周的稅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拖了朝廷后腿。因為土人各方面的落后落伍,剛改制后就想要他們是稅賦供及當地官府所需,那是不可能的,想要讓他們真正立起來,肯定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這就跟國家級貧困縣脫帽一樣,必然需要很長的攻堅克險的。
但同時任何人也都該知道,這是一種做大蛋糕的最佳方法。而大周朝也只有真的把蛋糕做大了它才能真正的安逸。
陳玄策并沒有拿出銀行紙鈔以及銀元這些法子來,好東西不能一下子全露出來了啊,就跟他手中的白虎刀章一樣,總要有東西壓箱底才行。
林如海腦子里像是長草了一樣,千百個念頭閃過。他覺得自己不想去報社了,他現在需要全力以赴的寫好這份奏折。
事實上不止林如海今天沒去報社,連盧文正也沒有去報社,通政司使他也是正三品的。
泰昌帝從沒想過自己這么快就會收到臣子送來的答案。
因為這考卷的意義誰都明白的。
所以他拿著林如海的折子一時間都忘了翻開了。
甚至在打開的那一刻,他心底里也沒有對之抱太大的希望的,只不過在打開之后,泰昌帝只恨不能用眼睛貼在這折子上,哎嘛,真香!
林如海給他了一個超出他所想象的答案。
看著林如海的折子,再想著自己心中曾經有過的想法,那是啥啊,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