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時,八旗兵憑著血勇之氣尚可蜂擁而上,但等到楊達殺的多了,便就一個個都肝膽俱喪。
說白了,滿清攏共才多少人馬呢?
大部分都縮在遼東呢。
在遼西,錦州才是八旗駐守的重點。
寧遠城才是橋頭堡。
廣寧中前所之類的城池都只是一個前哨罷了。
一旦山海關明軍出擊,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呆滯明軍的前進腳步一二。
所以都不需要看到山海關里出動的人馬,廣寧中前所這座只有二三百八旗駐扎的城池,就已經被楊達單刀匹馬的砍下了。
楊達別提多有勁了。
身穿寶甲,刀槍不入;手握神兵,削鐵如泥。
砍人不要太犀利!
所以楊達一路砍到了寧遠城,都不帶喘氣的。不過他卻要故意的表現出氣喘吁吁地樣子來。
他真的殺了很多人,但只要想一想齊魯老家的慘景,楊達就一點都沒下不了手的感覺。
別說砍倒寧遠了,那就是砍倒沈陽,他也照樣拎得動刀。
不過他也真的很過癮,暢快淋漓啊。
把后頭跟著的崇禎帝、吳三桂等都看的佩服不已。
這樣的強人,真乃神人也。
吳三桂在崇禎帝絕對的強勢武力下跪的非常恭順。
所以,崇禎帝就給他一個機會。
只不過崇禎帝也不傻,始終把吳三桂,還有吳三桂的老子吳襄和弟弟吳三輔,放在自己身邊,指揮權由他哥吳三鳳和高第來把控,想要搞鬼的話——比如玩關寧軍的看家本領拿手好戲——臨陣轉進賣隊友,他一巴掌就能把吳三桂爺三都拍扁了。
從山海關殺到寧遠城,中間有多座城池,更有大大小小十幾個堡壘,要不是楊達夠猛,明軍的行蹤絕對瞞不過清軍。
但現在寧遠清軍對于明軍的到來絲毫無所知。
當寧遠守將出動大軍要圍殺露出疲態的楊達的時候,崇禎帝一聲令下,明軍嗷嗷的撲了上。
但不等關寧軍建功,幾千名武藝高強的公公就把寧遠的清軍全都砍翻了。
披著做工精良的戰甲,拿著質地絕對過硬的三尺青峰,這些有《葵花寶典》加成的內操武監,雖然在結陣而戰上遠比不得訓練有素的精兵,可是論單打獨斗,論守城,他們已經是劃時代的了。
雖然他們僅僅是練了幾個月。
但葵花寶典真的有bug。
尤其是對于曹化淳此類本身就有基礎的人,實力絕對是突飛猛進的。
崇禎帝束手而立,內心里別提有多爽了。
可是崇禎帝爽了,天下的正邪兩道高人卻全都傻眼了。
怎么回事這是?
大明的氣運這是咋啦?
武當山的半邊老尼最先趕到中原戰場。
就看李自成的大軍早已經被殺的大敗而逃,而亂軍之中,有一員小將手舞金戈,正追亡逐北,所向披靡。
這小將本身還并不惹眼。
武藝雖強,但只是放在世俗之中,于半邊老尼這種存在,還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