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就在多爾袞授首的時候,一場別開生面的談話也在崇禎帝和他的大兒子間展開。
太子朱慈烺今年已經有十五歲了。
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大半個成年人了。
崇禎帝一直沒有讓他接觸過朝政,然而此前大明的艱難困境,身為太子的朱慈烺卻也一清二楚。
也所以他很清楚大明朝的危機是靠什么來解除的,此前又是因為什么而陷入的。
武力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似乎跟他此前接受的一些教育不同。
那些之乎者也在之前十多年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了嗎?
并沒有。
反倒是不少靠著之乎者也當上大官的文人墨客在滿清的兵鋒下乖覺的獻上了自己的膝蓋。
不過這位在后世的歷史文中掀起過一陣浪潮的朱大太子,還是沒見過滿清入關后諸多文人墨客的丑惡嘴臉,所以對儒家還是潛意思的有著美好的。
因此他今天出現在了崇禎帝的面前。
原因很簡單,隨著大明朝‘天下布武’的開始,朝堂上的那些文臣們越發的不安了。
這武夫丘八要崛起了,他們這些飽讀詩書的文人夫子又該何去何從啊?
于是,這些大明朝的文臣們就習慣性的跟皇帝抵起了牛。
你不能天下布武。
這天下還是要靠他們的儒家正義,靠道德教化。
然后當出頭鳥的一群人就被崇禎帝抽了,狠狠地抽了。
而且崇禎帝不但抽了朝堂上的文臣,他還準備對整個士大夫階層下狠手。
那什么攤丁入畝啊,什么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啊,這些話一出口立刻就叫整個朝堂都為之震蕩了起來。
連許多此前隱匿在后的大佬們都不得不站到最前臺了。
沒辦法,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頂上近來更加獨斷強勢的崇禎帝,不如此,他們背后的支持者們可就要造反了。
那是誰都承受不起的反噬!
——被崇禎帝搞掉,那頂多是丟官去職;可一旦背叛了自身階級,那等待他們的可就是身敗名裂了,是會殃及子孫的。
然后大明朝堂上,一場無聲的廣大的,波及到了所有人的戰爭就打響了。
朱慈烺明顯就是被運動起來的一枚棋子。
甚至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被人勸說了,只不過他心頭也存在著不解,需要向他老子問上一問。
“治理天下需要文臣?你現在還是這么想嗎?”
崇禎帝看著兒子,仿佛看到了當初的自己。
他當年也是這么想的啊。
“父皇,治理天下……,不需要文臣嗎?”
朱慈烺疑惑了。
用武夫治理天下,唐時的藩鎮之亂,已經寫得再明白不過了。
“治理天下需要的是綱法,是法度,而不是文臣。文臣治理下的江浙魚米之鄉,一年茶稅區區六兩銀子,朕要這文臣有何用?”
是啊,滇南那爛地方茶稅一年還有十七兩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