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賣好,那也賣不到對的地方。
所以大齊朝準備一步到位,直接冊封陳玄策為青陽神君。比之水君之位又要更進一步,這要花費巨大的朝廷氣運之力,也虧得陳玄策本身就有大功德在身,大齊朝的花費可以降到最低。
“不知陛下又所求何事呢?”
神君之位,這都已經是三品的青敕正神了。
一國都城的都城隍才能及上,很多名山大岳大江大河的封神也不過是如此。
青陽湖岸畔一座驛站。
陳玄策直接顯露真身出現在禮部侍郎面前,后者身上濃郁的紅塵官氣根本不能妨礙了陳玄策,他身上濃厚的功德之光足以叫他直面一國之君。
“自然是平衡佛道兩脈了。”
禮部侍郎乃是齊皇心腹,說話極其的敞亮。
“佛道?”
陳玄策立馬明白了齊皇的意思,這就是要他來做個靶子,把佛道的注意力全吸引到自己身上,用他來平衡佛道勢力,好減輕自身的壓力。
“大齊國勢鼎盛,龍門道、少清宮、大佛寺縱然勢大,比之大齊怕也不成氣候,何以廢如此大致周折?”
“尊神太過小看了佛道了。彼輩縱然為人道龍氣所克制,但此克制一如水火,人道一弱則佛道必強也。”
說白了就是齊皇從長遠角度來考慮,才決心不惜花費國運也來扶持陳玄策的。
何況土豆紅薯的出現也大大增強了大齊的國運。
這一出一進,大齊國運實質上也并沒什么削弱,甚至還賺了不少便宜呢。
因為神道的崩潰,地方上的孤魂野鬼和精怪妖物日益增多,短時間里大齊自然壓制的下,大齊現下正處鼎盛之時么。但長此以往下去,大齊還不要落得隔壁大越那般的下場啊。
這是一項不斷在流血,不斷在耗費大齊實力和國運的事情啊。
以大齊軍兵武者或是佛道兩脈等去鎮壓總不如以神道去鎮壓,前者是大齊在流血,后者則是佛道不斷的在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佛道強了,朝廷可就弱了。
這些年里,不但隔壁的大越為大齊上了好好一課,那南方的大寧西面的大宋,可也都是大齊的好老師啊。
這兩國一崇佛一崇道,都把國家搞得一塌糊涂。
至少于齊皇眼中,他是絕不希望看到佛道大肆的影響朝政,甚至是操縱朝政的。
雖然他很清楚世上無有千年不敗的王朝。大齊現在正處于鼎盛,但有盛就有衰。
大齊之前的大成,大成之前的大虞,那都是例子。
可能延緩一日就是一日啊,就是他這一齊皇的職責啊。
思來想去,齊皇想出的法子就是扶持陳玄策這個負有大氣運的新神,如果能重建神道,重建往日的天地秩序,那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孤魂野鬼和妖魔精怪的良策。
齊皇不覺得陳玄策會拒絕他的橄欖枝。
后者與龍門道的沖突已經印入齊皇的眼中了,陳玄策又怎么會拒絕呢?而且他的血親還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