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大漢一邊喊著,一邊把手中銅鑼使勁敲打起來。這銅鑼竟還有那么一點法力,可以把聲音傳的很遠。
比如那些在田間勞作的農民,聽到銅鑼聲,紛紛放下了手中的鋤頭、鐮刀,快步朝老嫗這兒匯聚過來。不單他們,連水溝中捉魚的熊孩子也慌忙跑上岸,跟上大部隊。
而至于鎮子里頭的人就更不用說了,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貧富貴賤,全都從家里走了出。
老嫗打頭,手提銅鑼的大漢緊跟身后,邊走邊敲動銅鑼。隊伍很快就出了這個小鎮。
老嫗經過之處,不時有農人加入隊伍當中,甚至官道上也有些行人跟了上來。當然內里也有一些是湊熱鬧的,比如燕赤霞他們。
片刻,那隊伍中便湊了六七百人。
浩浩蕩蕩的。
“此邪教剛出現不過一兩月光景,竟就已有了這般聲勢?”燕赤霞吃驚道。
他本是受命前往南海一帶,可半道上就被人追回,然后匯合六扇門的一隊經營趕來了恭州。
途中又拐了一道順德府,雖然受的是帝王欽命,可內心里是很不滿意的。
一個小小的邪教,一個剛出現不過一兩個月的邪教,如何比得過“國師”重要?
陛下崇佛已經走火入魔也,竟然要請一和尚當國師,看看天下八國,除了燕國與宋國之外,哪還有國家設立國師之位?
就是大寧也沒有啊。
但現在看到眼前的一幕后,燕赤霞不得不承認,這邪教或許真不比調查國師要差。
一行人跟著走了兩里多路,看到一個衣衫破爛頭發花白的農夫急匆匆從田間奔出,他身后還跟這個半大的小子,應該是爺孫倆兒。
那老年農夫邊跑邊口中抱怨:“都是你小子,那么大的銅鑼聲都沒有聽到,現在晚了吧,希望大明王不會怪罪……”
看他們的樣子,應該也是要跟上大部隊的。待兩人經過身邊時,陳玄策顯出身形來,很突兀的出現在了路上,卻又半點沒有引起外人的主意。
行上一禮道:“這位老丈有禮了,這農忙時節,你等不在田間于活,這是要去于什么呀。”
“啊……”老頭沒想到會有陌生人會沖自己說話,微愣一下。
本待不搭理的,可再看陳玄策的那副江湖客的裝扮,他卻又不敢不回話了。
“我們是跟著祖奶奶去祭拜大明王的……”沒等老漢回答,旁邊那半大的小子已經探出腦袋來說道了。
“什么大明王?”陳玄策一聽這名字就知道跟佛門怕是有關聯。
“大明王是天上佛爺的大護法,神威最大,很靈的。上個月我撞了邪,生了好一場大病,爺爺給我在大明王座前求了碗凈水,我喝下去就好了。”孩子不怕生,巴拉巴拉把前因后果說出。
卻是自己的寶貝孫子遭了災后,老漢跑了多個廟宇求救,全沒半點作用,只有大明王行。
至此這一家人就都信上大明王了。
老漢有些局促的向陳玄策笑了笑,急忙拉著孫子離開。
對于一些本分百姓來說,江湖客絕對要遠遠的避開。
陳玄策很直接的想到了郭婆子,后者當初在清河鎮建起的赫赫聲名,怕就有一部分是這么贏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