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往南荒大山輸送靈機,無疑是越是靠近,所送出的靈機越多,損失的靈機也越多。
如我南洲,若真是實行此策,將損失五成以上之靈機,從此一蹶不振,再無與其它三處并論之可能。
而且實力損失如此之大,也難保其它部洲不會趁此期間,圖謀我東華部洲。
這等情況之下,外有重重壓力,內有隱患之憂,重復南方大山靈機之議題,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它幾處部洲,大致也是因此等原由,放棄了恢復南方大山的想法。”
說道這里,韋登明既是有幾分感慨,同樣也有幾分慶幸。
洞陽山就在南洲,若是當初此計成行,那么損失最為慘重的,也無疑是南洲諸多修士。
如此一來,洞陽山隨后是否能夠崛起,成為與昆侖山,蓬萊仙山并列的頂尖仙門,也就猶未可知了。
陸離也不由慨嘆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利有余。
人心總是想要獲取更多,等到要自己付出時又有幾個能夠愿意呢?
更何況還有諸多威脅在,這南荒大山,看來是再無恢復往昔勝景的時日了。”
將這些感慨放下,掃過那荒蕪大山,他心頭又不由升起好奇,于是又問道:“那關于那場百萬年前的大戰,不知又是何等情況?”
韋登明聽后,卻是搖頭道:“雖然我等修士壽命延長,但即便是真人,最多也只能活萬載,而大真人,也只有數萬載壽元。
南荒大山的大戰距今已有百萬年,這么漫長的時間,對我等真人來說,也已經換了百代。
如此多的迭代更替,周圍仙門興起衰落,早就換了數次。
大戰流離之下,關于原先南方大戰的記載,早就不知在何時遺失了。”
在東華部洲之中,即便傳承最久的昆侖山,崛起時間也不過是三十萬年前。
那時昆侖山誕生了一位大真人,然后不斷經營開拓,終成如今一門三大真人的盛景。
而洞陽山崛起之時,比起昆侖山那就更晚了。
那是十萬年前,當時南洲有兩大頂尖宗門,最終不知因為何等緣故,生出了矛盾,最后爆發大戰。
最后兩個宗門的大真人在一場決戰中,雙雙戰歿。失去了擎天之柱,又因為先前的大戰損耗了太多實力,那兩大頂尖宗門,終于再無力控制南洲之局勢。
而洞陽山當時掌教,也抓住這個時機,趁機崛起。經過數次大戰之后,終于成就大真人,進而坐穩了南洲霸主的位置。
而東華部洲現存的一些頂尖宗門,所崛起的經歷,也或多或少都是如此。
都是先有大真人,然后才有頂尖宗門。宗門的興衰,是跟著門中最強者的修為而決定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聽聞韋登明之言,望著下方飛速流淌而過的群山瘴氣,陸離不由生出茫然之感。
真人也不是不會死的,即便是大真人,同樣壽元有著盡頭。
這樣一來,他即便修成的真人,等到壽元耗盡的時候,同樣也會有著坐化之憂。
‘如此一來,等到死亡那一刻,豈非一切盡成空?’
對于大真人之上是否還有境界,陸離是確信無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