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除了東洲,在海妖日益侵襲下,漸漸支撐不住,想要進行一場決戰外。更有著極其深厚的利益誘使在里面的緣故。
所以能理解呂淵明明是負責萊國這邊防務的指揮官,卻對神柱山那邊的一舉一動,牽腸掛肚的原因了吧。
這不僅僅關乎到此戰勝負,更是關乎到他未來成道之基,怎么能夠不讓他心憂無比。
反倒是孟啟明自身本就有著南洲洞陽山的供應,成就大道已經穩妥無比,不必去憂慮其它。
故而對于這些,更多的只是在乎勝負,反倒沒有這諸多利益牽扯。看事情更透徹些,不會被蒙蔽了心神。
不過眼下呂淵被點醒,又被孟啟明說到了癢處,不由半是試探,半是自信的說道:“此戰我東南兩洲謀劃已久,又有師兄在此,有心算無心之下,必可殲滅神柱山之敵。
而那青陽修一路被滅,此次海妖便憑空折損了一海之力。元氣大傷之下,必難以再與我等爭鋒。
不過師兄,如今神柱山那里打的如火如荼,海妖也已經攻到了天羅萬星陣,師兄這邊打算何時展開行動,配合陸道友圍攻那些海妖。
師弟擔心時間拖得久了,恐怕會有些變故?”
很多事情都是謀劃越久便越容易出問題,就如須彌山佛門在南方布局萬年,最終卻敗在了一個李妙元遇險手上。
這無不說明。
萬事萬物總是充滿著風險的,而你拖得越久,所需承擔的風險便就越多。
因此速戰速決,當機立斷,方才是成大事者,所需的性格。
呂淵雖然沒有參與之前的南荒之戰,但此事他早已聽陸離說過許多,也從其他渠道獲知詳細,前車之鑒猶在不遠,他自然會生出擔憂。
孟啟明當然知道自己這位師弟在擔心什么,不過相較于呂淵的擔心,他卻是自信許多。
此時有條不理的說道:“師弟說的有道理,不過這次我帶人潛入畢云山的消息,一路都嚴密封鎖,甚至不惜直接動用空間神通進入此處。
別說那些海妖了,便是連畢云山上那些修士真人都不知,我已帶人到了此地。
我行事如此隱秘,短時間內絕對無有泄露的風險。
至于是否會被海妖那邊擅長天機之人探測,師尊和天涯海閣的大真人也已出手擾亂天象,即便是東海龍祖出手也無法算出真相。
有這些依仗,何須憂慮?”
孟啟明一邊解釋,一邊安撫著呂淵。
而后面色也漸漸鄭重起來,輕嘆一聲道:“況且師弟以為,我就不想早些動手嗎?
并非是不想,而是不能啊!
雖然此次我帶來的萬人仙修,大多都是我洞陽山弟子,至不濟也是劍修,足以布下誅仙劍陣了。
但布下此陣,需得有足夠的殺氣戾氣,還要有足夠的修士獻祭。
而洞陽山戰況雖然激烈,但死傷的修士與海妖數量依舊不夠多,那邊積攢的殺氣戾氣也不算濃郁,全都無法滿足布置劍陣的需求。
此時若是強行出手,縱然布下誅仙劍陣,威能也無法完全發揮出來。
這要是讓海妖尋到機會逃走,那我等謀劃豈非成空?
所以我寧肯多等些時候,擔些風險,也不愿貿然行動,功虧一簣。”
孟啟明略有些惆悵的說著,心中也是頗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