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悻悻退去,沒有將此劫數擴大化。
但即便如此,那時整個南洲都死傷過半,元氣大傷。休養到現在,才堪堪恢復了元氣。
是以無數仙門,哪怕是如洞陽山這般的頂尖仙門,輕易之間都不想開啟劫數。
因為那不但連自身都有隕落劫數的危險,而且即便是贏了,那也會損失慘重,需要休養許久才能恢復過來。
而洞陽山自從施俊陽登位之時,和昆侖山有過一次小劫數外,此后數萬年,便一直安穩如今。
或許有人會說之前的洲域之戰呢?
沒錯,此前萬年,因為東華部洲的向外擴張,招致了兩洲一海圍攻東華部洲,拉開了一場綿延萬載的戰爭。
但實際上,這些戰爭遠達不到劫數的程度。
此界大劫數是什么?
當時洞陽山,兩個頂尖仙門衰敗,兩位大真人隕落,修士死了九成以上,南洲根基十去七八,幾乎打成了廢墟。
如今休養了十萬年,南洲底蘊也依舊遠弱于其余東華三洲。
不然為何其它三洲,每一洲都有兩個大真人以上,唯獨南洲就只有一位大真人。
還不是因為那場戰爭損傷了元氣。
而小劫數?
西洲昆侖入侵南洲,最終南洲死傷過半,如今才勉強恢復一些實力。
而之前萬年大戰,東華西、北、東三洲,有哪一家是死傷過半的?
沒有。
哪怕是如今的東洲看起來殘,但實際上天涯海閣與蓬萊仙山,實力依舊深厚,根本沒有折損多少。
其他各地,也有諸多仙門依舊在堅守。
甚至因為大量孱弱仙門的破滅,使各地的資源達成了一定的集中,幸存下來的仙門反而還更加強大了。
所以東洲固然被長久的戰爭削弱了,但卻依舊沒有傷到筋骨,實力也依舊強勁。
這種情況之下,沒到生死之時,沒有逼到絕路,自然犯不著去開啟大劫。
而其他兩洲情況,還好過東洲,那自然更不可能去開啟劫數了。
其余幾方圍攻東華的勢力,對方占據優勢,自然樂得流血一樣給東華放血,等到有足夠優勢再去開啟大劫,那豈非更好?
他們也不可能主動挑起劫數。
如此萬年下來,看著打著激烈,實際上各方都沒有真正的動真格的,維持在一種默契之中。
不過這種局面如今被打破了。
一來是東華其它三洲心中生出憂慮,害怕自己等人在前方打生打死,而洞陽山卻在后面猥瑣發育,最終實力大漲,反過來侵害他們的利益。
所以就連起手來,強迫洞陽山往他們幾處派遣援軍,以此來達到共同放血,共同消耗的目的。
甚至不乏他們想進一步壓榨洞陽山,使東陽山比他們更先虛弱,最終達到一同瓜分南洲的想法也說不定。
畢竟如今東華部洲向外的擴張,受到了各方阻攔,想要從外部獲得收益,壯大宗門,已經短時間內做不到了。
那不如合起伙來,先瓜分了內部實力最弱的洞陽山,然后整合整個東華的資源,再向外作出突破,說不定反而能夠扭轉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