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已經吃完了,芋頭倒是還有不少,不過光吃芋頭會讓我的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沒力氣干活。”
“所以今天我的首要任務,依舊是尋找食物。”
周辰頓了頓,像是突然想到什么,補充說道:“哦,對了,如果時間來得及,我還要再出去探索一下。”
“我是在島的南部登陸,然后向東探索,所以島嶼的南部和東部,我都已經了解了。”
“現在我所在的位置,差不多是島的中部,北部和山體為一體,我準備最后再去,所以如果今天有時間的話,我會向西部探索一下。”
山洞很安全,所以周辰出去探索,也沒帶上受傷的大圣。
看了看腳下的湖泊,周辰找到了食物來源。
“這個湖不大,但里面的魚還不少,所以我準備釣魚。”
小心從巖壁上下去,周辰來到了湖邊。
“釣魚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內涵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的歷史悠久程度更是令人難以置信。”
“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4000余年,也就是說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會釣魚了。”
“這可不是我的臆想,這可是考古學家從地下發掘出來的骨質魚鉤所證實的。”
隨手折了一根樹枝,周辰邊聊邊干活。
“最初釣魚的人,肯定是為了生存。”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釣魚也從單純的充饑,演變成了一種娛樂活動。”
“現代人釣魚主要是休閑娛樂,我們經常能在水庫或者魚塘發現釣魚愛好者的身影。”
“他們手中往往拿著做工精良的漁具,但要知道,古代可是沒有這些釣魚工具的。”
“今天我就要分享一個比較原始的釣魚方法。”
談話間,周辰已經制作好了魚鉤。
自制魚鉤的尺寸很小,他不得不將無人機改成了近景拍攝。
“這是我制作的魚鉤,材料就是一根堅硬的樹枝,然后削成中間粗兩邊細,類似牙簽的形狀細木棍。”
“當然,我們做的是魚鉤而不是牙簽,所以木棍要粗一些。”
“魚鉤的尺寸,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太細的話中魚后容易折斷,太粗又不利于魚兒吞食,垂釣幾斤重的魚,我們將魚鉤控制在牙簽粗細的七八倍就可以了。”
“削好魚鉤之后,我們還需要在木棍的中間割出一圈凹槽,用來拴魚線。”
翻出背包的白色魚線,周辰微笑說道。
“在野外,任何物品都要利用起來。”
“我這里有之前漁網上拆下來的魚線,剛好可以當做釣線。”
“綁好魚鉤,我們在魚線的另一端綁上木棍制作的魚竿,釣竿就算制作完成了。”
周辰制作釣竿的手法熟練,不到半個小時,他便弄出了一套。
看到周辰手中的釣竿和線組,直播間頓時沸騰。
特別是那些釣魚愛好者,更是紛紛刷起了禮物。
“辰哥牛批,自制魚竿,可以可以。”
“這也太強了吧,辰哥還有你不會的嗎?”
“周末我也去河邊試試。”
“辰哥威武,釣魚佬永不空軍!!”
魚鉤掛上之前剩下的白色蛆蟲,他拋竿作釣。
觀察魚竿的時候,周辰也不忘記和大家互動。
“釣魚不僅是一項娛樂,它也能磨礪心境。”
“要想有個好收獲,必須能在水邊坐得住,大家釣魚的時候一定要戒驕戒躁,不可操之過急。”
“自制魚竿沒有浮漂,我們只能通過竿尖的抖動來觀察情況。”
他還沒說完,只感覺竿尖猛地向下一彎。
周辰抬手提竿,大笑道:“這不就來了……”
PS:再求一波推薦票,讀者大大支持一下!!?(′???`)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