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寂慢悠悠地說道。
“本王和太子帶來的那些錢糧,已經差人發放下去,但這樣做只能解一時的災情,想要來年不再出現洪災,還是得修建水渠和堤壩。”
羅允眼睛一亮!
他從去剛到伏安縣上任時,就想要修建水渠和堤壩。
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洪澇帶來的問題。
只可惜高縣丞不愿把錢花費在這種與他沒什么好處的事情上,縣衙內所有人都站在高縣丞那邊,他這個縣令的命令根本傳達不下去。
導致修建水渠堤壩的計劃就此擱置。
這一直都是羅允心中的遺憾。
此時昭王說的話,等于是給了羅允一個彌補遺憾的機會。
他急忙附和道。
“王爺所言極是!
修建水渠和堤壩與本地百姓而言,不僅能大大減少洪澇帶來的損失,還能幫助本地百姓灌溉田地。
一旦水渠修建成功,將會大大地造福本地百姓!”
這種福利可不只是短時間內的,它可以延續很長時間,說有百年都不為過。
李寂將自己的想法徐徐道來。
“我們從高家、鄧家、曹家搜出來的藏銀共計五十萬兩,應該足夠你們伏安縣修建堤壩和水渠了。
這件事短時間內完成不了,本王又不能在這里待太久。
本王現在將這件差事交給你,希望你不要讓本王失望。”
羅允心中無比激動。
這種激動比他被洗刷冤屈、死里逃生還要更強烈。
他重重地給昭王磕了個響頭。
“昭王殿下為伏安縣百姓做的一切,下官銘記于心,永世不敢忘記!
待堤壩和水渠建成之日,下官定要為您立下石碑,用以紀念您的大恩大德!”
若換成是別人,聽到這種話肯定是要拒絕的。
因為要顧及到太子的感受。
萬一太子心生嫉恨怎么辦?
可李寂向來我行我素,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再加上他如今跟太子撕破臉了,他就更加不會在意太子心里會怎么想。
他甚至還有幾分期待。
不知太子得知伏安縣百姓要立碑感謝昭王的時候,太子會是一副什么樣的嘴臉?肯定會精彩。
李寂笑瞇瞇地說道:“那就這么說定了。”
待羅允被人攙扶著離開了,花漫漫這才從屏風后走出來。
剛才昭王和羅允的對話,她全都聽到了。
她用一種充滿崇拜的眼神看著昭王。
“王爺您真是個大大滴好人!”
沒想到昭王平日里總是一副冷漠無情的樣子,現在居然主動關心起了伏安縣的民生問題。
李寂掃了她一眼,立刻就知道了她心里的想法。
他往后一靠,懶洋洋地說道。
“本王只是懶得運那么多銀子回京而已,太麻煩了。”
花漫漫才不管原因如何,反正結果就是昭王做了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她笑瞇瞇地說道:“伏安縣的百姓們一定會很感激您的。”
李寂對此并不是很在意。
那些人感激他,僅僅只是因為那些人從他身上得到了好處而已。
倘若哪天他無法再給予那些人好處了,那些人就會棄他如敝履。
趨利避害,這便是人性。
太子原本是打算將那二十五萬兩白銀帶回上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