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他之所以將宣威將軍派去鎮守陵南,一方面是看重宣威將軍的才能,另一方面是為了牽制住鎮國公。
那時候的鎮國公不斷在戰場上立功,成了深受軍中上下敬仰的英雄,這讓皇帝心里不可避免地生出了危機感,他想要將兵權從鎮國公手里收回來,但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恰好那時候鎮國公和宣威將軍鬧翻了。
皇帝便將宣威將軍派去鎮守陵南,還將五萬天威軍交給宣威將軍統轄。
陵南一帶多山林,且當地居住了很多少數民族,是個非常重要卻又極難管轄的地方。
原本朝中還有人覺得宣威將軍鎮不住那些彪悍的少數民族。
但這么多年過去了,陵南一直安然無事。
這就足以說明了宣威將軍的能力。
按理說由宣威將軍接手平亂之事,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
可皇帝心里仍舊有些疑慮。
當初他得知宣威將軍和鎮國公鬧翻的消息,都沒怎么深思,就將宣威將軍派去了陵南。
這么多年來,皇帝的心里卻逐漸滋生出懷疑。
宣威將軍和鎮國公鬧翻的時機是在太過巧合了,恰巧就在皇帝想辦法要收走收走鎮國公手中兵權的時候。
皇帝一向不吝于將人往外最壞的方面不去想。
他現在就有些懷疑,宣威將軍和鎮國公是不是在故意演戲?
既然心里存疑,皇帝就不會讓天威將軍執掌兵權。
老臣們見到皇帝不說話,知道皇帝是不滿意宣威將軍,他們心里雖然不解,但也不敢多問。
皇帝詢問還有什么合適的領兵人選?
老臣們何其精明?
他們看出皇帝是不信任那些武將。
于是他們提了個名叫吳書風的文官。
吳書風雖然是通過科舉入仕,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從小就熟讀兵書,對各家兵法都能倒背如流。
他的棋藝也極其精湛,他能將兵法融入棋局之中,不管是多么難解的棋局,他都能解得開,堪稱是兵法上的天才。
若能將他放到戰場上,興許能成為一代儒將。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
皇帝將吳書風召見入宮,當面出了幾個行軍打仗時會遇到的問題,想要考教一下吳書風。
結果吳書風對答如流,給出的答案也都趨近完美,幾乎沒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皇帝對這個才思敏捷的年輕人頗賞識,很快就作出決定,讓吳書風去接任平叛大軍的主帥,另外再讓宣威將軍從旁協助。
吳書風有兵法上的才能,宣威將軍有實戰經驗,又對當地頗為熟悉。
兩人搭配合作,應該沒什么問題。
至于那兩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武將,則被緊急召回上京,等待他們的將是來自圣人的嚴懲。
第二天花漫漫和李寂出門,見到了位于開陽街最中心位置的鋪子。
兩人對這個鋪子很滿意。
裝修和招人的事情自有昭王手底下的人去安排。
花漫漫不需要操心,她只需要將自己的要求說出來就行了。
看完鋪子后,兩人順帶去旁邊的茶樓坐會兒。
他們被帶到二樓的雅間。
花漫漫和李寂剛坐下,就聽到隔壁雅間傳來笑鬧聲。
這個雅間的隔音不是很好,即便隔壁那些人的說話聲并不是很大,但花漫漫和李寂還是聽得清清楚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