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話象對朋友而言,絲毫沒有帝王之傲,昔日的豪情壯志又像在胸中復活,藺相如微微一動:“老臣遵命。”
“這次事情,”皇帝又皺眉說道:“不知道是哪方高手的影子,意圖引起趙國風波。”
“老臣認為是外來人潛來作案?”藺相如沉吟一下說道。
“外來人,一定與邊禁有關,傳旨下去,著三司好生排查,郭開你這個丞相,也是吃白飯的!這次邯鄲出現這樣的事,你難辭其咎,難道要邯鄲的百姓個個死于非命,你才知道嚴重。”趙王厲聲嚴斥說道。
“請陛下恕罪!”郭開眼里閃過一抹精光,趕緊低下頭請罪:“陛下,一定是對手發現李牧不在雁南郡,故意過來搗亂。”
“也不懷疑有這種可能?”趙王忽然看向廉頗一眼:“廉老將軍,王叔這次體察民情,硬是多拖了一個月,老將軍知道寡人正是用人之際,你那兒可有合適的小將,代替李將軍鎮守邊關。”
“陛下,李牧的北方軍團長期對抗匈奴,實力不容小覷,連王翦都不一定是李牧對手!”趙奢上前說道。
“雁南郡確實無人可替待他,再說臨陣換將,也是一大忌諱。”廉頗也沉聲道,李牧在他手下同生共死過,感情極為深厚,沒有人比他更了解他對付匈奴的手段。
“好吧?寡人一向重視李牧的文才,本想讓他在太子身邊好好輔助左右。”趙王思忖了一下。
“難得有陛下這樣英明的君王,末將替李牧好好謝謝陛下,只是雁南郡是邊關重地,還需要李將軍前去鎮守才是。”廉頗語重心長的說道。
趙王點點頭:“哦?愛卿說的很有道理。”
眾人擦了一把額頭的冷汗,長出了一口氣:“陛下圣明。”
郭開上前一步,恭聲道:“微臣接到密報,格格遇襲一事與前些曰子傳說的邯鄲學步有關。”
“李牧一事暫且放下,先將邯鄲學步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皇帝冷冷看著郭開。
“茲事體大,我得秘報之后正好碰到了二皇子,所以才引起了這些誤會。”
“嗯,原來如此,趙合,你聽見了嗎?下次不可魯莽行事。”皇帝厲聲說道,竟是將二皇子事兒高高舉起,卻又輕輕落下。
眾大臣原本驚的不行,心想陛下似乎連郭大人都不怎么喜歡了,接著發現如此發落,才明白原來二皇子一事,終究不成體統,陛下是借此事將這筆帳清掉。
但眾人緊接著想到街頭推手之言,不免心頭震驚,暗忖莫非真的有朝中大員敢誣陷皇上,與燕人勾結,妄圖惑亂朝政。
那就不奇怪借二皇子之手想大開殺戒,只是沒想到二皇子竟借機想誣陷太子李牧,惹來眾人不服,差點攤上一個濫殺無辜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