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較直觀地來說,外觀由綠向黃綠、黃、青褐、黑色漸變,從茶多酚氧化,或者說發酵程度,綠茶不發酵、白茶輕微發酵、黃茶輕發酵、青茶半發酵、黑茶后發酵、紅茶全發酵,茶湯也由綠向黃綠、黃、青褐、紅褐色漸變。”
“具體一點說明!”
“綠茶系列,比如炒青的龍井、碧螺春;烘青的閩、浙烘青;曬青的滇青、川青;蒸青的煎茶、玉露等。”
羅曦這是挑戰自己對茶的專業知識了,要是我不拿出點壓箱底的東西,看樣子是鎮不住她了。于是,他將這些市面上常見的茶,具體的加工工藝,給羅曦講了一遍。
“白茶系列,比如芽茶的銀針、葉茶的白牡丹;黃茶系列,比如黃芽茶的君山銀針、黃小茶的溫州黃湯、黃大茶的霍山黃大茶……”
羅曦聽著,微蹙了一下眉頭,雖然不易覺察,但是逃不脫陳龍的法眼,從她這微妙的神情,陳龍心里有底氣了一丟丟,或者,自己這些專業的描述,羅曦是認可的。
只要認可,那就好辦,有戲!
“再說青茶系列,其實青茶又屬于烏龍茶,比如閩北烏龍武夷山巖茶、閩南烏龍安溪鐵觀音、GD烏龍鳳凰水仙和單樅、臺灣烏龍凍頂烏龍……”
聽著陳龍娓娓道來,羅曦是越聽越覺得有味道,能夠將各品類茶了然于胸,即便是她自己,也沒有如數家珍這樣說得上來。
“陳先生,你的確是很專業,不妨你把其余的都說完了,我也當做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陳龍心中暗自竊喜,這已經表明,羅曦不得不佩服陳龍對茶的了如指掌,那就繼續說完。
“好的,再說黑茶系列,YN普洱茶、GX六堡茶、HB老青茶、HN安化黑茶等;剩下紅茶系列,比如小種紅茶的正山小種、工夫紅茶的滇紅、祁紅、閩紅、紅碎茶的葉茶、碎茶、片茶等等……”
等陳龍說完,羅曦忍不住鼓起掌來,贊賞道:“陳先生,對茶的專業知識,非常了不起。最后一道考核……”
她停頓了一下,指著木桌上擺放著的茶,是幾個小碟子中,散放了一小撮茶葉。
“這桌子上的小碟子里,放了不同種類的茶,請陳先生予以區別,并且告訴,這每一個碟子里,是何種茶葉。”
果然是謹慎,她是以為我只會紙上談兵,理論水平有一套,但實際上,根本連茶長什么樣都不清楚。
嗯哼,你考核我可以,但我會讓你知道什么叫做懂茶。
陳龍走到桌子邊,掃了一眼桌子上小碟子里的茶,要是外行,看上去就是小碟子里放了一些散茶而已,而且看上去都長得很像。
陳龍從左往右,在第一個小碟子里用手指抓起一兩粒茶,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又放嘴里嚼了一點兒,淡然一笑:“這是六安瓜片。”
“何以見得?”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制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制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后,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內采摘,采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