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葉知秋粗淺的看法,他對于政治還是不怎么通的,對于大秦的滅亡之緣由,也是看的一知半解。
葉知秋不知道若是始皇帝陛下一直繼位的話大秦會不會依舊滅亡,但是他覺得大秦的有些政策的確不適合休養生息。
七國紛爭數百年,天下生靈渴望和平久矣,若是能休養生息,則可收六國百姓之心,若是繼續重徭賦,那天下百姓則厭秦。
雖然葉知秋知道有些事是功在千秋,弊在當代的。
長城難道能不修,那邊關的百姓豈不是永無寧日?
邊關難道不需要派人駐守,駐守的邊關的糧食輜重從何而來,還不是要征民夫?
始皇帝陛下的陵寢難道可以不建?這個葉知秋覺得可以建一建,不過規模不用太大,當然葉知秋覺得這似乎不太可能,畢竟是千古一帝始皇帝的陵寢,修建的太小始皇帝也丟不起那個臉。
南越之地難道不需要派兵駐守,這可是開疆拓土的大功勞,有誰敢反對?
一來二去這么多事糾結在一起,需要的百姓,需要的勞役那就大了去了,百姓對大秦自然而然就不滿了。
太累太辛苦了!
葉知秋對大秦滅亡更深層的緣由不好分析,他看的是最淺的一層,他只知道百姓太辛苦了,難免會厭秦。
哪怕是秦朝滅亡了,葉知秋也沒有聽到過有誰舉著反漢復秦的口號搞事情,這一方面固然是秦朝的皇嗣幾乎被殺絕了,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根本不想回到秦朝那個苦時代。
后世反清復明倒是經常有的,只可惜反漢復秦不曾有。
“我還以為是哪里的賢才到了我這小小的舉賢館,原來是前將軍葉先生到了。”
溫柔的聲音從不遠處想起,葉知秋望過去,有一個少年公子走來。
他的身后,正是項梁與項羽,似乎是已經決心投入了這位少年公子麾下。
“翩翩君子,溫文如玉。”
葉知秋看著行走而來的少年公子,腦海中不由自主想起了這么兩句話。
來人自然是大秦的公子扶蘇了,他的氣質和始皇帝陛下完全不同,沒有絲毫的霸道強勢,而是透露著一種清新舒適,更確切的說他的一舉一動讓人如沐春風,有如走在春風細雨中。
這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公子。
葉知秋得出了自己的第一印象。
這樣的人物,若是被廢了,真是可惜了。
這是葉知秋的第二想法。
“微臣葉知秋見過公子!”
這是葉知秋的第三想法。
他見到公子扶蘇,還是要行禮的。
“葉大人免禮。”
公子扶蘇很是客氣,“我來給葉先生介紹介紹,這是江東的英才豪杰項梁先生與項羽先生,而這位,是大秦的前將軍葉先生!”
葉知秋與項梁項羽見過禮,只是他聽著項梁先生不太別扭,聽著項羽先生卻感覺滿是不習慣。
“聽聞葉先生要比武,我很好奇,兩位不介意吧。”
公子扶蘇依舊很客氣。
“自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