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驚訝之際,只聽陳長河接著念道:“皇十子等,孝友寬厚,溫文肅敬,行有枝葉,道無緇磷。踐君子之中庸,究賢人之義理,情惟樂善,志不近名……”
皇十子等,看來要封王的不止一個。
這是眾人才注意到,皇十子趙延垣,皇十一子趙延菘,皇十二子趙延逍都在。
難道是要封三王?一眾官員都嚇了一跳。
且不說最大的趙延垣都才十四歲,根本不到十六封王的時候,三人中最小的趙延逍可才十二歲。
“宜分建茅土,衛我邦家,葉於展親,永固磐石。第十子延垣可封光王,第十一子延洵可封衡王,第十二子可封遂王……”
“宜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這份詔書,只是為了昭告天下,這三位皇子要封了。
到時候會專門舉行典禮,授之以冊寶,然后定下就藩的時候。
待趙延垣三人謝恩后,一眾大臣剛剛站起身來,只聽陳長河高聲道:“有旨意!”
好吧,剛剛才站起來的眾人,此刻紛紛跪回了原地。
只見陳長河另拿起一份圣旨,朗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疾患固久,思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孫持璽升文華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份詔書確立趙惟隆監國的位置,這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眾臣心中驚訝,而剛剛被封王的三位皇子,心里則是無盡的憋屈。
他們這些親生兒子,反倒比不過趙惟隆這當孫子的。
“百司所奏之事,皆啟皇太孫決之,欽此!”
在眾官員勛戚注視下,只見趙惟隆面向圣旨叩頭道:“臣趙惟隆,領旨!”
陳長河收起圣旨,連忙從御階上走下,將趙惟隆從地上扶了起來。
“殿下,請升座吧!”
此刻,幾名小太監已在御座一側,擺上了一個“迷你”版的龍椅。
趙惟隆深吸了一口氣,此刻他心中無疑是激動的,看向御階之上的目光也越發熾熱。
只見他邁動腳步,在殿內近百人的注視下,一步一步走上了御階。
看著前方的御座,二者相聚不過五步。
但現在,御座還不屬于趙惟隆。
所以他在自己的“小龍椅”處停下,然后徐徐轉過身開,第一次在皇極殿內,以更高的視角俯瞰群臣。
“殿下,請就坐!”
在陳長河的提醒下,趙惟隆徐徐落座,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此刻群臣也已明白,為何要在監國詔書之前,先將三位皇子封王的詔書頒發。
這等于是明白告訴百官,皇帝必然是趙惟隆的,為此皇帝愿意把親兒子踢出就藩。
此刻,沒有人再糾結幾位皇子的受封年齡,畢竟大家也都不想再折騰,只想要權力平穩過渡。
畢竟這大晉朝廷,再也經不起動蕩。
“臣等叩見殿下!”
皇極殿內,響起一陣山呼,整個天下都匍匐在趙惟隆面前。
“眾卿平身!”
趙惟隆本來想著,自己要趁此機會講點兒什么,可到最后他只說了這四個字。
謹言慎行,越是到這個時候,就越要沉得住氣才行。
趙惟隆能做到這一步,其實也說明他將是個合格的皇帝,盡管他還不滿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