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籃球圈,下地獄的人只有普萊斯,范希沒有因為踩下他而登上天堂。
因為籃球專家們開始論證:馬克普萊斯配當全明星嗎?他當然是不配的。
既然他不配,范希干掉他,好像也沒有順理成章的成為全明星的道理。
所以,質疑聲仍然在。
但是,稍微少了一些。
…
這時,克利夫蘭媒體報道的新聞讓那些hater們看到另外的希望曙光,其中還包括尼克斯的助理教練杰夫范甘迪。
范勒叔叔在賽后與騎士球迷互噴的消息登上俄亥俄州的新聞,他們當然是挖苦范勒叔叔,同時還曝光當時范勒叔叔在沖突時一直抱著一名有色人種女性。隔壁的球迷還證實,范勒和那個女人在觀看比賽時激吻了三次,完全沒有顧及身邊少年的感受。
這些言論直指范勒叔叔是個渣男。
他背叛了麥當娜。
他一個做肉夾饃的,竟然背叛了年度最能吸金的樂壇天后麥當娜?
娛樂媒體就像是聞到臭味的蒼蠅,蜂擁而至。
根本阻擋不了。
范希在前往波士頓的路上,新聞已經鋪天蓋地。
他都開始擔心范勒叔叔的社會性死亡。
很多媒體也開始見風使舵的說,一旦麥當娜和小杰克的叔叔分手,他還能進入全明星嗎?沒有麥當娜的拉票,他根本什么都不是,他完全沒有球迷的支持,他就是一個寂寂無名的人。
不過,最新的數據卻在顯示。
范希在干掉馬克普萊斯的一天內,漲幅高居聯盟第二。僅次于在洛杉磯拿下職業生涯首次三雙的格蘭特希爾。
范希的超級助攻數據讓紐約球迷幾乎將所有票都投給了他。
原因很簡單,當所有人都在討論范希能不能成為全明星,而他又恰好打出兩場現象級的表現,作為這支球隊的球迷,你沒法不把票投給他。
這就是集群效應。
沒有新聞才是真正的壞新聞。
至于壞新聞滿天飛,誰在乎呢?
公眾人物吃的就是流量飯。
在這個信息匱乏的年代,幾乎每家籃球媒體都在報道范希能不能成為全明星賽的問題,范希的名氣能不提升么?掌握媒體話題熱度,這簡直就是90年代的流量雛形啊。
范希此時正在擔心范勒叔叔事情。
雖然范勒叔叔藝高人蛋大,但是,現在輿論這么明顯。而且,范勒叔叔還撒謊說要回祖國祭祖,麥當娜能忍?
能!
麥當娜很快用行動表明為什么她是戀愛腦,為什么她要生是范家的人,死是范家的鬼。
當時,她確實打了個電話給范勒叔叔。
范勒叔叔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面對麥當娜連珠炮式的質問,他竟然破罐子破摔:“你是一個聰明人,現在所有的信息就擺在眼前,你知道該怎么做。”
說完,他就掛完電話,然后關機。
他等待著麥當娜的分手短信。
說實話,他累了。
腳踏兩只船雖然刺激雖然爽,但是心累啊。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
麥當娜為什么能成為天后,是因為她的藝術造詣高。為什么她的藝術造詣高,因為她敏感纖細。為什么她敏感纖細,因為她腦補能力強。
麥當娜收集資料,她很快就想通了。
還打電話給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