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甲板上壓根就沒有多少障礙物,視線可謂是一覽無遺,張嘯天等人與敵人廝殺,移動著身體,不太容易被齊國的弩手瞄準,但那三個混混趴在船舷上無疑就是固定靶子,很快就引來了齊國弩手的注意。
唰唰唰!嗡嗡!
幾聲弩箭扎在甲板上的聲音響起之后,隨即就有人大叫了起來:“痛!痛!我被箭射中了!”
剛剛一刀劈翻對手的李小象不由得轉首一看,卻見到那個叫周向上的混混捂著插著一支弩箭的肩膀痛叫,而在他身邊另外兩個混混一個是脖子中了一箭,一個是胸口中了兩箭,身體都歪歪斜斜靠在船舷上,出氣多,進氣少,眼看就不活了。
這一幕讓李小象眼角不由得一縮。
雖說在以前的戰爭片段里也死過人,但那只是因為沒能及時返回的緣故罷了。
而這時,卻是真真切切的死人了。
李小象此時也顧不得多想,大關刀橫掃出去,將數名士兵逼開,雙腿一蹬甲板,就朝著后方的弩手沖了過去。
很顯然,此時對眾人威脅最大的就是那些弩手。
放任他們不管的話,自己一方再被干掉幾個,主線任務就不要想完成了。
李小象再厲害也沒可能一個人將船開動!
見李小象沖來,那些弩手自然也不傻,急忙后退,而其余士兵則手持兵器企圖追逐攔截。
但張嘯天等人也明白弩手的危險性,隨即跟上,將其它士兵攔截了下來。
待到李小象逼近弩手,弩手們都變得慌亂起來。
相對于弓而言,弩這種兵器的使用無疑更麻煩。
從填裝到發射,弩射出一箭,足夠弓手射出三四箭了。
因而被人逼近,對于弩手而言無疑就是一場災難。
沒等弩手們將弩箭填裝好,李小象的大關刀就劈死了三名弩手。
這一幕更是讓弩手們徹底崩潰,他們壓根就不敢再填裝弩箭,而是拔出腰間的青銅劍想要與李小象拼個死活。
但被逼到船尾的弩手,就算再怎么掙扎,也沒能在李小象手下存活多久。
而隨著弩手被李小象盡數斬殺,這艘中型斗艦上的抵抗也隨之迅速瓦解。
之后讓李小象有些驚訝的是,當最后一名齊國官兵被王大龍劈死之后,原本抓著武器的幾名劃槳手居然跪地投降了。
齊國的戰船雖說比吳國更利于海戰,但終歸不是后世的海船,其除了風帆之外,依然保留了一部分的劃槳,以防止無風時對速度的影響。
在李小象詢問一番之后才明白,這些劃槳手并不是齊國官兵,而是奴隸!
實際上這并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是以奴隸制為主。
而劃槳手無疑就是戰船上最苦最累的位置,因而所有國家的戰船都選用廉價的奴隸來充當劃槳手。
這樣既能夠保證官兵的體力,又能夠減少戰船上的物質消耗。
畢竟奴隸是吃得少,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