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給艨艟安裝蒸汽機的舉動完全是吃力不討好。
不過話說回來,給艨艟覆蓋一層鐵皮這種做法,如果放到華夏古代去,那完全就是顛覆性的創舉。
這倒不是說華夏古代就沒人尋思給戰船覆蓋一層鐵皮,這里面最關鍵的問題就在于鐵太貴了!
在古代,鐵的產量很低,大唐時期,鐵年產量不過五千噸,大宋也就一萬五千噸,更早的時代,鐵產量更低。
這些鐵的使用包括了所有軍隊的武器,鎧甲,弓箭乃至于民間的一些使用。
而一艘艨艟覆蓋的鐵皮就重達七噸,像那些樓船,斗艦什么的,所消耗的鐵皮將會高達數十噸,上百噸!
再加上古代水軍的重要性遠遠不如陸軍,任何一個皇帝也不會批準給戰船包裹鐵皮的申請!
要知道在一些比較窮的時候,鐵錢也是流通的。
給戰船包裹一層錢?
都會以為你發瘋了。
將艨艟包裹鐵皮之后,李小象還不辭辛苦給鐵皮附了層魔,用來防止鐵皮被海水腐蝕。
畢竟,如果不附魔的話,以鐵皮的質量,大概要不了多長時間,鐵皮就會被海水腐蝕得不堪使用。
除此之外,李小象還給所有水手的武器附魔,總之是忙個不停,直到快要進入戰爭片段之前,他才抽出時間對下個戰爭片段進行查詢。
對下個戰爭片段查詢乃是正式船長才有的權力。
之前他并不是太在乎這個權力,不過在查詢之后,他感覺自己應該對此重視起來了。
查詢結果,下個戰爭片段乃是發生在公元前480年9月的薩拉米灣海戰!
在兌換了幾個知識技能之后,李小象對歷史的了解程度較之以前大幅提升。
說到薩拉米灣海戰,大概很多人都不會知道的。
但如果說到斯巴達三百勇士,可能一半的華夏人都清楚。
公元前490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出動陸海軍十萬進攻雅典城邦,在斯巴達城邦拒絕雅典的求援后,雅典城邦不得不孤軍作戰,在馬拉松戰役里以少勝多,逼得波斯軍撤退。
公元前480年,新任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經過三年準備之后,率領100個民族組成的10萬大軍,戰艦800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
當時希臘分為大大小小兩百來個城邦,其中以斯巴達,雅典兩個城邦為最大,這些大大小小的城邦組成了聯軍來對抗入侵的波斯大軍。
在溫泉關戰役里,斯巴達三百勇士用自己的鮮血保存了希臘聯軍的主力。
而薩拉米灣海戰就發生在溫泉關戰役結束,波斯大軍攻占雅典古城之后。
當時在薩拉米海峽里,希臘聯軍集合了三百多艘戰船準備對抗波斯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