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以他們此時的軍事技術手段,還無法造出能夠在船上使用的床弩,投石車,或者說他們壓根連床弩都沒有?
哦,希臘人在這個時期發明了扭力彈簧投射器,也就是所謂的雙臂弩炮。
但正如之前所說,這種武器在短時間內很難架設到戰船上。
連希臘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那么埃及人就更不可能了。
畢竟帶有投槍器的投槍在專門訓練的投槍手手里能夠輕而易舉投出七八十米乃至上百米距離,這一點在戰船上,可要比發射緩慢的雙臂弩炮更好用。
即便從古埃及戰船上不斷射出一支支投槍,但投槍的射程是很有限的,飛出尚未抵達艨艟就摔落海面。
而此時的艨艟在吸引了古埃及人的怒火之后,極為勉強的在海面上劃過一道圓弧,轉身就朝著科林斯分艦隊身后逃去。
到了這個時候,李小象的計劃就很明顯了。
勾引古埃及艦隊與科林斯艦隊發生火拼,然后從中牟利。
兩虎相爭這種計謀在華夏古代戰爭里太常見了,可在這公元前三四百年時代,見到艨艟從自家艦隊繞過,而古埃及艦隊氣勢洶洶的殺來,讓被打破計劃的科林斯艦隊統帥感覺有些麻爪。
但科林斯艦隊的任務原本就是為了防止古埃及艦隊包抄主力后路的,因而那位科林斯艦隊統帥倒也沒有猶豫什么,一聲令下之后,五十艘科林斯戰艦就朝著古埃及艦隊殺了過去。
這個時期的古埃及自然是沒有制造三層槳船的技術實力,更沒有足夠制造三層槳船的木材,但他們的戰船是投靠波斯帝國后獲得的腓尼基雙層槳船,當然這是腓尼基已經快要淘汰的戰船了。
因而雙方的戰船技術含量相差并不大。
唯一的差距就是雙方戰船的數量以及海戰水平不同了,另外科林斯的戰船更為狹長,更適合偶爾有大風大浪的愛琴海,而古埃及的腓尼基雙層槳船則更為高大。
之前就說過了,古埃及艦隊有兩百余戰船,但操船水平爛得一塌糊涂,科林斯艦隊只有可憐巴巴的五十艘戰船,但操船水平遠勝埃及人。
因而在雙方距離拉近到一個階段之后,雙方率先就是一陣噼里啪啦的投槍,弓箭,投石攻擊。
之后,則調整角度,用自己船頭裝有的青銅撞角,惡狠狠的沖撞對方,如果運氣好,將對方艦船撞歪或者撞掉對方的劃槳是最好的,運氣不好,雙方撞在一起無法分開,那么就是最為殘酷的接舷戰廝殺。
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科林斯艦隊必定會敗退。
原因很簡單,這里的海域過于寬廣,可以容納古埃及艦隊那低劣的操船水平,不至于像海峽東面入口那樣擠成一團,而數量上的優勢足以抵消質量上的優勢。
數艘古埃及戰船夾攻一艘科林斯戰船,如何不勝?
但就在科林斯第一艘戰船被古埃及人徹底擊潰,船上人員被屠殺一空的時候,在李小象領導下的艨艟則悄然轉回,朝著幾艘追著科林斯戰艦窮追猛打的古埃及戰船殺了過去。
相對于體型巨大,體長在三十米左右的雙層槳船而言,體長也就十七八米的艨艟可謂是小弟弟了。
不過在距離拉近到兩百米時,小弟弟率先朝著大哥哥發動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