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這一點就讓坪井航三少將有些打退堂鼓。
但一想到如果撤退將會帶來的嚴重后果,坪井航三少將就不得不果斷做出了繼續戰斗的決定。
“死戰到底!我們大和國海軍崛起在此一役!”
迅速向艦橋內各級軍官表現了自己的決定后,坪井航三少將隨即便下達了新的命令,率先干掉來襲的陌生戰艦!
至于清廷的兩艘戰艦,說實話,坪井航三少將并不太擔心。
畢竟濟遠,廣乙兩艦的火力著實不算強,濟遠艦的主炮為雙聯裝210mm克虜伯前主炮1座,克虜伯150mm后主炮1門,同樣都是露炮塔式,防護很弱。
而廣乙艦就更弱,原來裝備有克虜伯120mm炮3門,可在甲午戰爭之前更換成為清廷自造的120mm炮,光這一點,其火力之弱是可以想象的。
至于兩艦上裝備的47mm哈乞開斯單管速射炮,37mm哈乞開斯單管炮9門以及更古老的銅炮就不用多提了。
這樣的火力想要擊穿吉野號水線附近的穹甲甲板,基本上很難。
這也是最初能夠輕易壓著兩艦窮追猛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朝著濟遠,廣乙兩艦迅速發射了一些炮彈之后,吉野掛上了旗語,帶著浪速號巡洋艦一并轉身朝著威武一號撲去。
看著遠處海平面上緩緩出現的兩艘黑影,李小象下達了加速向敵靠近的命令。
此時操江,高升兩艦的出現,讓李小象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將敵艦拉近到一個無法逃脫的距離上再錘爆他!
這就是李小象的想法。
要知道威武一號與和國兩艦之間的距離至少有兩萬五千碼以上,雖說這個距離依然處于威武一號的射程范圍,但命中率就不好說了,指不定齊射個二三十輪都無法擊中目標。
最要命的就是操江,高升兩艦一旦被和國兩艦盯上,要不了幾下就可能會被打沉,那樣的話,威武一號就遠水難救近渴了。
見威武一號沒有開炮,直挺挺的沖過來,倒是讓坪井航三少將心頭不由得一喜。
不管對方想要干什么,在他看來,都是一件好事。
吉野號巡洋艦的主炮乃是4門6寸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其口徑為152毫米,射程為8600米,每分鐘能夠射出7發炮彈!
在這個時代,這樣的速射炮也不算弱了。
可問題是8600米僅僅只相當于9400碼!
也就是說,吉野號巡洋艦的射程遠遠不如威武一號。
如果對方在遠處開炮的話,吉野號巡洋艦就只能夠被動承受炮擊!
雙方的最遠射程差距達到了驚人的20600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