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關圣戰敗而亡。
嗯,這大概就是愛屋恨烏了。
不管從國家的角度還是從民眾的角度以及華夏大地的未來,幫助曹丞相怎么說也要比幫助其他兩位強!
隨著曹丞相派出八百里飛騎傳信許昌,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便有上百萬民夫聚集江邊,他們一邊好奇的打量著江中巨船,一邊在工匠的指揮下,以極快的速度粗制濫造著一艘艘戰船。
吳軍一方原本還以為勝券在握,任由后方慢悠悠的調集著民夫,工匠,他們的想法比較混亂,周都督不太相信鐵船之人,想要造些較為精良的戰船以備后用,即便是曹軍過江,也能夠拖延一二。
而后方的謀士們則感覺周都督將水軍敗了,主公應該將其罷職,選用良才再戰。
雖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周都督的日子不好過也是可以想象的。
這與曹軍形成了鮮明對比。
要知道江東玩的可是士族政治,名門豪族把持上上下下,周瑜自然也是其中一員。
可問題是士族政治也是有相互攻伐的。
周瑜這樣的主,早就有不少人看不慣了,上有重臣謀士張昭,秦松,下有閑散士族,隨隨便便伸手拉拉后腿都是輕輕松松。
可見到對岸的狀況之后,周都督也坐不住了,連忙拉著臥龍先生趕回壽春拜見主公孫權,痛述其中利害關節,方才上下通暢。
可這個時候,對岸曹軍有十多艘大船快要造好了。
光看這速度,周都督就知道輸掉的可能已經上升到十之七八!
因而在與臥龍先生密謀之后,兩者合出一計,火!
雖說歷史在這之前已經出現一些扭曲變化,但由于慣性,周都督還是派出了龐統,并使出了苦肉計。
那龐統到了曹營,曹丞相一貫以愛才著稱。
鳳雛龐統雖說長得比較丑,但曹丞相還是熱情接待,并讓其參與軍議。
按照事先的計劃,龐統自然是沒法使出連環計了,只能用出離間計,企圖以人心叵測來動搖曹丞相的信心。
同時黃蓋老將的投誠書也緊隨而來,書中向曹丞相表示那周瑜小兒倒行逆施,不聽老人言,末將愿意帶兵投降!
好吧,說實話,如果這兩計如果在角力大賽之前實施的話,或許有很大的成功機會。
可現在實施,時間太緊,以至于曹丞相壓根就不相信龐統之言。
原因很簡單,由于雙方關系的拉近,曹丞相在這段時間里已經多次去威武一號做客了。
傻子也能夠明白一點,如果那鐵船之人想要對付自己的話,多的是動手機會。
將曹丞相一抓,火炮一轟,曹軍大營恐怕就保不住了。
至于黃蓋的投降書,曹丞相倒是將信將疑,最終謀士們合議將計就計。
如果黃蓋是真投降,那么就接受,如果是假投降,呵呵,燒了鐵船要的船舶,最終是誰倒霉?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曹丞相之后便登上了威武一號,將事情與李小象合盤托出,倒是進一步獲得了李小象的信任。
對于東吳的小心思,李小象并不感覺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