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來了,南達科他級有雷達!!!
敲黑板記重點,重要的事情講三遍!
雷達,雷達,雷達!
對海搜索雷達,對空搜索雷達,炮瞄雷達!一應俱全!
這也是為什么,李小象最終選擇南達科他級的原因所在!
呼呼!
終于有比較方便的眼睛了。
說實話,對于戰列艦這樣的龐然巨物而言,有沒有雷達,那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有雷達的戰列艦,尤其是有對海搜索雷達的戰列艦,能夠在海況不好,天氣不好,夜晚等等能見度極差的環境下探測到敵艦的存在。
(首先需要提醒一下:以下數據別去看百度,百度是錯誤的,其在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性能數據介紹里將SK2雷達說成是對海搜索雷達,將SG雷達說成是對空搜索雷達,完全搞反了。)
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為例,其裝備的SG對海搜索雷達在安裝到30米桅桿上的時候,能夠探查到26400碼外的大型艦船,距離精度正負100碼,角度精度正負2度!
并且其相對于其它同時代的對海搜索雷達而言,比較輕巧,操作更容易一些。
其裝備的SK2對空搜索雷達則能夠探測176000碼外,飛行高度3000米的中型轟炸機,距離精度正負100碼,角度精度正負3度!
除此之外,其裝備有MK8微波火控雷達,MK12中波火控雷達以及MK38火控指揮儀,MK34火控指揮儀(在此強調,百度錯誤,在百度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性能數據里,將MK8說成是高炮雷達,將MK12說成副炮雷達,將MK38說成主炮火控雷達,錯錯錯!)
MK8微波火控雷達乃是為大口徑主炮專門制定的火控雷達,其不但擁有A顯,B顯兩個模式,連接IFF應答,能夠為MK38火控指揮儀(即為主炮火控計算機)提供距離方位數據,由于其擁有優秀的測距,測角精度,使得其甚至于可以探測彈著點濺起的水花!其最大有效距離為40000碼,最小為500碼。
另外,其還具有當時極為先進的敵我識別能力!
說白了就是,該火控雷達能夠將友軍自動標記為綠色。
而MK12同樣擁有連接IFF應答功能,能夠為MK34火控指揮儀(高平兩用火控計算機)提供數據,同樣擁有敵我識別能力,最大測距對1500米高空的空中目標為40000碼。
總之,這些雷達,指揮儀對戰列艦的效果加成,絕非幾架水上飛機能夠比擬的。
想想就知道了,你坐個飛機偵查目標,發現目標之后還得將目測數據傳回戰列艦,戰列艦再進行計算,誤差比較大不說,光是這耽誤的時間就夠嗆。
火控雷達加指揮儀就不一樣了,直接測出敵艦敵機距離,然后迅速計算出射擊諸元,調動主炮什么的轟他娘的。
這就是兩者建造時間不同所帶來的科技代差了。
俾斯麥級戰列艦36年7月建造,39年2月下水,40年8月服役,南達科他級戰列艦39年7月建造,41年6月下水,42年3月服役,兩者整體時間相差了兩年半以上!
也就是說俾斯麥級戰列艦用的是兩年半前的科技,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則是兩年半后的科技,在那個因為戰爭迅速爆發的科技時代里,差距已經足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