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APP之后,李小象索性搜索了一下歷史。
嗯,布匿戰爭。
這一看倒是讓他有幾分驚奇。
網頁上如實描述著歷史記載。
埃加迪群島海戰,古羅馬慘敗,迦太基艦隊趁機封鎖了地中海航道,并頻頻對意呆利半島發動登陸戰,導致古羅馬同盟內部矛盾無限擴大,超過小半的城邦退出同盟,向迦太基靠攏,最終導致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古羅馬戰敗。
作為勝利的一方,迦太基提出了若干和約條件。
一、古羅馬同盟徹底撤出西西里島,并無條件交還迦太基被俘戰船,戰俘,可重金贖回古羅馬戰俘。
二、古羅馬同盟不允許攻打迦太基以及其盟友,古羅馬同盟將位于意呆利半島沿海的三個港口城邦交給迦太基。
三、古羅馬同盟立即付款2000塔蘭特給迦太基,之后十年每年付款2500塔蘭特。
四、兩國的同盟不準相互攻伐,迦太基可在意呆利半島南部征兵。
就這四條,古羅馬同盟最終不得不答應,使得古羅馬同盟在之后的一百年內元氣大傷,始終沒能恢復過來。
而在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之后不久,迦太基的長老會以及眾多貴族便雄心勃勃的準備著第二場戰爭。
很簡單,古羅馬那豐厚的賠款刺激得他們的**開始無限膨脹。
作為迦太基將帥家族的一員,漢尼拔照例在這個時期崛起。
不過第二次布匿戰爭并不是從西板鴨打響的,而是漢尼拔率領大軍從西西里島直接登錄意呆利半島,兵鋒直指古羅馬城!
面對突如其來的戰爭,尚未從上一次大戰里緩過氣來的古羅馬同盟各城邦頓時變得驚慌失措。
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就有超過五成的城邦向漢尼拔投降。
而作為古羅馬同盟的中堅,以古羅馬城為首的北方城邦則堅決不投降,在奮起反抗的同時,則向古希臘等城邦求救,甚至于極為昂貴的條件請來了古高盧的數個大部落作為援軍。
漢尼拔作為古歐洲極為杰出的名將,在這場戰爭里顯現出了極為高超的指揮藝術,打得古羅馬同盟以及他們的援軍節節敗退。
在最高峰的時候,漢尼拔的大軍甚至于將古羅馬城整整圍困了三個月!
如果不是古希臘派出的援軍從其后背威脅的話,指不定古羅馬城就破了。
但在這之后,由于迦太基長老會的貪婪和不作為,使得迦太基的援軍,后勤物資遲遲不能送到。
最終在連連鏖戰之后,漢尼拔不得不帶著疲憊不堪的軍隊乘船離開意呆利半島,返回迦太基修整。
可接下來的局面迅速翻轉。
由于漢尼拔那恐怖的指揮藝術,加上迦太基縱橫地中海的艦隊,使得古歐洲諸多城邦對迦太基產生了懼怕,他們在古羅馬同盟的聯系下聯合了起來,組成了一支數量高達二十萬的聯合軍隊,翻過阿爾卑斯山脈,攻入了迦太基占據的西板鴨。
由于留守西板鴨的迦太基將領指揮失誤加之軍力相差懸殊,迦太基很快就丟掉了西板鴨。
而有了西板鴨作為踏板,聯合軍隊很容易就踏上了阿非利加的土地,第一次威脅到了迦太基本土。
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漢尼拔打了人生之中第一場敗仗也是最后一場敗仗。
迦太基的長老,貴族們嚇得顫顫發抖,在古羅馬人的要求下,解除了漢尼拔的軍權,并迅速簽訂了新的和約。
在新的和約里,迦太基不但需要拿出巨額的戰爭賠款之外,也失去了得以縱橫地中海的艦隊,失去所有海外領地,并完全解除武裝,僅僅保留了一支守衛迦太基城的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