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說實話就考士子并不算多,當然,這科舉取士原就帶著試驗性質,如果不擇賢愚,大比例錄用,恐怕會給天下讀書人眼中留下一種不值錢的看法。
這就是人心,太過容易得到,反而輕視鄙薄。
而一百六十多人,不多不少,就很合適,官位也能給予,要知道前世華夏王朝,一科取士也才三百來人,他現在坐擁八郡之地,再多之人,也很難安排。
當然,還是那句話,這是首次開科取士。
晏昌估算了一下人數,道:“如此,縱然安排到中樞、郡縣觀政,也能安排。”
“以后科考之制就分兩級,先是各郡郡試,初劾為秀才,然后這些秀才再入京都,入貢院舉為入考,再行殿試,至于諸國外來士子,就可在溫邑單獨報考,作為秀才頭銜,”蘇照朗聲道。
晏昌點了點頭,道:“君上此策甚妙。”
而就在君臣二人攀談之間,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就到了夕陽落下,夜幕降臨。
這場考試,題量不大,就沒有那種連考數天的情形,至辰正時分始,至酉正方止,午時供應一餐,隨著銅鑼響動,饑腸轆轆的士子紛紛交卷。
早有官差兵丁分發烙餅,士子陸陸續續出了考場。
等收攏、彌封了試卷,蘇照也在禁衛的翊衛下,出了貢院,神情施施然地向著禁宮而去。
此刻貢院之中,紀雨桐邁過貢院高高的門檻,沿著街道向住處而去,少女一身英颯儒衫,按著腰間神兵寶劍,秀氣的眉宇之下,眸光晶澈。
分明還在心中感慨先前所作的那道策論,“這蘇侯還真是不掩其雄心壯志,堂而皇之地在試卷中尋找輔弼帝王的王佐之才!”
紀雨桐撇了撇嘴,抬步向前行著,忽而就看到路邊瑩瑩燈火之下,有著一個以木桿搭起的四四方方蘆蓬,一老嫗、一少婦,支起攤販,賣著餛燉、包子,熱氣騰騰之中,人頭攢動。
紀雨桐見此,不由眼前一亮,連忙快行幾步,落座在一張空閑桌上,道:“來碗餛燉,一籠小籠包。”
此刻蘇國溫邑并無月前那種戰云密布的緊張,故而在晏昌的主導之下,并不曾執行什么宵禁之制,不久前的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還著實熱鬧了一番。
遠處旗幡之下,燈籠彤彤,酒肆、戲院、茶樓,青樓人聲鼎沸,儼然一派夜市之相。
“好嘞,公子,您稍等。”荊釵布裙的婦人高聲應著,就轉身忙碌。
紀雨桐此刻給自己倒了一杯茶,茶是粗茶,但此刻身處燈火闌珊的鬧市,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而這時,似乎是貢院之中出來的士子也有一部分朝這邊匯聚,蘆蓬之下,就漸漸坐滿了人。
有的在議論著考題,興致熱烈。
“公子?”彭紀問著駐足凝望的少年君侯。
“時間還早,不急著回去,走,去吃碗餛燉。”蘇照看到遠處的餛燉攤,目光一動,倒也來了幾分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