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周,景平三十九年,二月初一
蘇國,溫邑,中元殿
殿中,蘇國文武公卿分列兩班,手持象牙笏板,恭謹肅立,凝神聽著宦者令的詔書誦讀之聲。
“效仿上古圣王,祭祀上蒼,禱祝神明,敕封仙官、仙吏……”
此刻一身玄色黑龍紅袖袞服的蘇照,端坐在御座之上,面色沉靜,目光逡巡四顧,觀察著下方眾文武公卿的反應。
而此刻的蘇國文武公卿,隨著仙朝之事的確定,大多都是現出震驚之色。
而隨著宦者令取出一份薄冊,將仙朝之事細節,道之于眾文武公卿。
宛若一聲平地驚雷,在一些蘇國公卿的心頭,掀起軒然大波。
尤其是當得知成為仙官之后,得仙朝氣運加持,延年益壽,身康體健,更有官氣之威,仙法神通可習,于妖魔邪祟可鎮伏之,甚至可蔭及福澤子孫。
不少公卿,都是呼吸急促,心緒激蕩。
原本對蘇侯繼位以來,掃清弊政,動輒得咎,官不聊生的現狀不滿的公卿,也收起了辭官歸家,為一富家翁的想法。
仙朝之官,受氣運供奉、滋養,身具偉力,縱是日子“清貧”了一些,對公卿士族也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權勢,又豈是財貨可以換的。
不過,如蘇國六官之長,因為提前幾天,蘇照就開過閉門會,對仙朝之架構、權力之運行,神通之偉力,皆有所知。
故而,并無驚訝之色。
畢竟,溫邑先前為建造露臺,大興土木,匠人往來,司空府更是從旁協助。
“諸卿,此逢天地之大變,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你我君臣,再現上古圣王之治,指日可待。”蘇照最后說道。
隨后,一些具體的條陳也布告諸官。
大蘇仙朝,效仿唐宋的九品三十級官階,以官階授以仙朝氣運。
朝廷官制也重新構建,設三省六部,九寺五監。
唐代官制,可以說是華夏封建王朝最具代表性的典制,承上啟下,由兩漢的粗疏臻于完善,還未達至明清皇權膨脹之下的畸形。
甚至一些官制設置,都帶有一種行政權力運行的藝術美感。
中書決策,尚書執行,門下封駁。
官制,從來都是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表現,呈現著權力運行的邏輯,這也是后世機構改革之目的所在。
就以洪朝部委制為例,從巔峰時期的一百多個部,再到大部制,再到精簡部委,無不是應對著不同時代的發展。
多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少者,權力集中,難以制約監督。
大唐典制算是古代相對完美的制度,唐六典更是中華法系的源頭。
及至宋神宗之時,元豐改制,宋神宗更是唐朝官制的粉絲。
如今之蘇國,中央以三省六部,地方上也會逐漸改郡為州,以大郡拆為州,可以為施行新政減少阻力。
郡望豪強之郡望,沒有枝繁葉茂的大郡制,起碼能削弱許多力量。
兩漢稱之為郡望豪強,兩晉稱之為門閥世家,隋唐則是五姓七望,關隴貴族,山東豪門,等到五代,那就是武夫當國,軍功貴族。
行政區域劃分,同樣也是一門學問。
大行政區域,地方之官長權重難制,容易地方割據,劃分太小太密,則行政治理成本高昂,應對風險能力不足,參考我鐵血大慫。
之后,朝會散去,蘇國這一消息,也隨著眾文武公卿的下朝,在整個溫邑城中傳揚開來。
后宮·棠梨宮
此宮巍峨壯麗,是麗妃衛婧的居所,
蘇照穿過回廊,行至殿前,問著衛婧身旁的貼身宮女薔薇,道:“麗妃娘娘呢。”
“娘娘在宮里呢。”宮女輕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