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李如梅是遼東名將,太傅寧遠伯李成梁的寶貝兒子,殺不得,楊鎬是浙黨大佬,內閣首輔沈一貫的得意門生,那更不會有事。
沈一貫甚至借此吹噓他為國立功心切,舉薦他為右僉都御史,去經略屬國朝鮮與東瀛的大戰!
萬歷不知是沒睡醒還是腦子也進了水,竟然同意了。
這一下,足足害死兩萬明軍精銳!
蔚山之戰,是楊鎬跑去朝鮮指揮的第一場大戰,也是他在朝鮮指揮的最后一場大戰。
當時,明軍以優勢兵力將倭寇加藤清正所部一萬余人團團圍困在島山,猛將陳寅率軍猛攻,連破倭寇兩道防線,眼看就要攻下最后一道防線,攻入島山,主帥楊鎬卻突然鳴金收兵!
因為,他的好兄弟,二世祖李如梅還沒率軍趕到,他不想讓陳寅立這破敵之功!
后面,李如梅是拖拖拉拉的率軍趕來了,但是,天氣也變了,冷得要死,倭寇隨便在防線四周潑點水,一晚上就變成了堅冰,人走在上面便變成了滾地葫蘆,還怎么進攻?
結果,久攻不下,倭寇援軍先至,楊鎬嚇得,竟然丟下四萬明軍精銳不管,直接跑了!
他不跑,還沒事,四萬明軍精銳還是能頂住六萬多倭寇援軍的,如果指揮得當,甚至還能將倭寇援軍擊潰。
但是,他偏偏就跑了,不管不顧,打馬就逃。
主帥都跑了,四萬多明軍自然跟著跑。
明軍就這么莫名其妙的潰敗了,被倭寇咬著尾巴一頓追殺,足足損失了一半精銳,要不是戚家軍拼死斷后,這一路四萬明軍精銳恐怕會全軍覆沒了,要知道,那時候援助屬國朝鮮的明軍總共還不到十萬!
這一戰也是東瀛一直吹噓他們沒輸的資本,因為兩次大戰中也只有這一場,明軍是真的敗了,而且,敗得很慘,主帥帶頭跑路,四萬明軍潰敗,被干掉一半!
按理來說,如此無恥的主帥丟下手下大軍帶頭逃跑,砍十次都不為過,但是,楊鎬還是沒事,大敗之后,他竟然還拿著沈一貫的嘉獎手書得意洋洋的氣那些責備他的明軍將領!
最后,還是朝中清流瘋狂彈劾,沈一貫才不得不同意把他撤下來,但是,也就僅僅是撤職而已,都沒查辦。
等這事情風頭一過,楊鎬又在浙黨的鼎力支持下復起,出任遼東巡撫。
正是在他出任遼東巡撫期間,對努爾哈赤的崛起視而不見,不聞不問,以致努爾哈赤在毫無外界阻力的情況下統一了建州諸部。
那么,這段時間,他在遼東干嘛呢?
當然是在跟他的好兄弟,二世祖李如梅瘋玩,玩得不亦樂乎。
結果,他又被清流彈劾,去職了。
就這么個酒囊飯袋,常敗將軍,努爾哈赤崛起的罪魁禍首,浙黨竟然又要舉薦出來害人!
朝中清流自然不會同意。
于是乎,雙方又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萬歷此時已然是年老瘋聵,根本就分不清誰是誰非。
這么重要的事,他也不敢聽信一面之詞,妄下決斷。
那么,怎么辦呢?
最后,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召集兩幫人,來乾清宮前吵,當著他的面來吵,美其名曰,朝議。
他的想法很簡單。
你們誰吵贏了,朕就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