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員城是大明海商和海盜對荷蘭人駐地的稱呼,荷蘭人的地圖上這里并不叫大員。
一開始,荷蘭人管這叫奧倫治城,后面又改名熱蘭遮城,等海灣入口處的堡壘開始修建了,荷蘭人又管那座堡壘叫熱蘭遮城堡,而大員城則又改了個名字叫赤嵌城。
其實,大員城并不是一座城池,至少這時候還不是。
荷蘭人還只是在這里修建了一個兩層的高樓作為商館,其他地方則是些軍營和倉庫,連個城墻都沒有,亂七八糟的,就像一個小漁村一般。
不過,這里的確是個好地方,不但有天然的避風良港,青山、綠水、平原什么都不缺。
朱器圾站在赤嵌樓上,用望遠鏡掃視著四方,越是看,就越是喜歡。
這地方,簡直太好了,不但水源充沛,氣候也相當適宜,更重要的,還有一望無際的沃土,而且基本上沒人開荒種地。
大員城西邊的平原是真的大,就算用精度最高的望遠鏡掃視,也望不到邊際,據鄭成功所說,這片平原甚至一直延伸到了笨港附近!
也就是說,這是一片足有兩三百里長,四五十里寬的大平原,而且,上面的野草相當的茂密,這就證明,其下的土地相當的肥沃,如果能全部開墾成良田,養活幾百萬人都不是問題啊!
這么好的地方,上哪兒找去!
他又想移民了。
可惜,這會兒西北的災民大多跟人造反去了,很少有人再往鄖陽周邊跑了,要不然,一年遷徙個十余萬災民過來,開荒種地,不出十年,這里便能變成一個超級大糧倉。
唉,人手不夠啊!
怎么辦呢?
他手底下這會總共才百來萬流民,如果全部遷徙過來,浙川誰守,重慶誰守,敘州、播州、水西等碩大的地盤,誰去守!
大規模遷徙是不大可能了,至少,這幾年是不大可能了。
不過,這么好的地方,白白放著不開發,那也是不可能的。
朱器圾放下望遠鏡,細細思索了一陣,隨即對一旁的寧丑旦道:“岳丈,你派人去通知王妃,讓她調集兩百艘車輪舸輪船,分批將一萬青壯及其家人遷徙到這里來。”
一萬青壯加上其家人,總共也有四五萬人了,如果再給他們購置足夠的耕牛,開出一百多萬畝的良田來肯定是不成問題的,到時候再想辦法將水稻擇優培育一下,以這里的氣候環境,一年種兩季,出產三四百萬石大米都不成問題。
有了這個基礎,再召集災民往這邊遷徙就好辦了,畢竟,災民造反主要就是因為沒飯吃,有這糧倉在,天天都能吃飽飯,誰沒事干去造反啊!
這里,或許將成為解決西北災民的根本所在,自然要好好守護起來。
朱器圾又舉起望遠鏡看了看四周的地形,城池、堡壘、炮臺、港口等等規劃一一浮現在他的腦海,只可惜,這會兒人手嚴重不夠啊,熱蘭遮城堡那邊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修建起來呢。
那上千荷蘭俘虜簡直就是幫老爺兵,當老爺當習慣了,讓他們干活,根本就干不動,就算用鞭子抽都干不動。
唉,看樣子是要想想辦法加快進度了。
想到這里,他飛快的下了赤嵌樓,帶著一眾親衛來到碼頭,招來幾艘車輪舸,直奔熱蘭遮城堡而去。
很快,巨大的城堡工地就出現在他眼前。
按荷蘭人的圖紙,整個熱蘭遮城堡共分為三層。
第一層其實就是根據地形挖出個比地面高三米左右的土臺來,然后再在土臺四周修上高達五米左右的城墻。
這個在他占領這里之前荷蘭人已經押著那些海商和船工修建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就是在第一層土臺上再挖出個三米左右的土臺來,然后再在土臺四周修上高達五米左右的城墻。
這個其實也是根據地形來的,因為熱蘭遮城堡所在的島嶼就像一座坡度比較平緩的大山一樣,修筑三層棱堡就像在這座大山上挖出三層梯田來一樣,然后分別在三層“梯田”上修筑炮臺、兵營、哨塔等建筑。
這幫荷蘭人也太懶了,空有魁梧的身材,干活就跟沒吃飯一樣,有氣無力的,這會兒二層的土臺的輪廓都還沒挖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