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為什么要帶著三十六營從北直隸千里迢迢趕往鄖陽呢?
他還不是聽了李自成的,說什么鄖陽山高皇帝遠,而且是陜西和山西流民逃難之所,有利于發展手下勢力。
還有什么鄖陽過去就是巴蜀,在鄖陽發展壯大之后便可一舉拿下巴蜀,坐擁爭奪天下的根基。
結果,他們還沒到鄖陽呢,開路先鋒張獻忠便莫名其妙的被阻泌陽,然后,他便在張獻忠的慫恿下莫名其妙的跟什么平東王干了一仗,緊接著,他又在李自成的慫恿下莫名其妙的跟人家拼命干了一天。
等他靈醒過來之后才發現,打泌陽跟他去鄖陽發展勢力乃至拿下巴蜀一點關系都沒有啊!
畢竟,去鄖陽的路又不止一條,泌陽過不去,稍微繞一下就行了,何必跟人在這死磕呢?
他思前想后,還是決定,不聽張獻忠和李自成這兩小子瞎忽悠了,立馬繞道,早點趕到鄖陽才是正經。
這件事就證明,張獻忠和李自成并沒有那么神奇,他們也有犯錯的時候。
張獻忠喜歡犯渾,誰招惹他,他就要弄死誰。
李自成喜歡陰人,誰擋他路,他就要陰死誰。
要說到能力,他們興許能比紫金梁王自用又或者闖王高迎祥強一點,但也強不到哪里去。
他們之所以能堅持到最后,應該說,主要還是靠氣運。
說白了,他們就是運氣好,他們比府谷王王嘉胤、紫金梁王自用、闖王高迎祥,還有什么神一魁、滿天飛什么的運氣都要好,所以,他們堅持到了最后。
不過,他們也就亂世梟雄的命,氣運還沒強大到能當皇帝,所以,他們都是建國稱帝之后不久便莫名其妙的掛了。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暫且就略過不表了。
說到氣運,高迎祥也有那么一點,至少這會兒他的氣運還沒到盡頭。
所以,他帶著三十六營主力繞道泌陽之后,擦著南陽和襄陽的邊界直奔鄖陽,一路再也沒遇到什么莫名其妙的阻礙,不到一個月時間,便已趕到大巴山外圍的房縣附近。
當然,他的氣運沒有到盡頭并不代表三十六營所有將士的氣運都沒有到盡頭,很多受傷的將士都因為走不動而被他給丟路上了,等他趕到房縣附近的時候,原本十五萬余人已經減少到了十二萬余人。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點損失對他來說并不算什么,這年頭,只要能讓人吃飽肚子,別說是三萬人了,就算招三十萬人都不是問題。
進入房縣地界之后,果然到處都能遇到陜西和山西逃難而來的流民。
這些人雖然被歷任鄖陽撫治安置下來,但是朝廷最多也就給了他們點救命的口糧,讓他們自己開荒種地,然后,基本就丟下他們不管了。
如果是正常年份,他們種點口糧出來,勉勉強強活下去還是沒問題的,奈何,這會兒就不正常。
小冰河天災是越來越嚴重了,干旱的地域是一年年的往南延伸,鄖陽地界也慢慢變得干旱少雨,糧食是越來越難種了,他們雖然不至于餓死,但也經常餓得前胸貼后背,難受異常。
三十六營一到,又是老套路,帶著鄉紳富戶就是一頓搶,然后假假意思給餓得受不了的老百姓分點糧食,然后便半逼半誘,拉人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