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能和李萬慶聞言,心里不由暖烘烘的,他們當然知道劉國江是誰,這唐王殿下,為了自己手下人的安全,竟然不讓人炮轟敵方首領,要知道,只要轟殺李自成,對面十有八九就散伙了啊!
這么關心手下的明主,上哪兒找去?
他們哪里知道,朱器圾主要是想利用李自成去收拾那些藩王!
李自成看著城墻上黑黝黝的炮口,心里總有點不踏實,他裝模作樣的掃視了一陣,便有些迫不及待的揮手道:“走,我們回。”
說完,他便率先調轉馬頭,往回奔去。
這攻城戰可不是說打就能打得,沒有攻城器械,人是不可能飛上城墻的,就算伊川城原本是個小小的縣城,城墻并不是很高,最起碼的攻城云梯還是要有的。
當然,攻城也不是光有攻城器械便行了,還得有點章法,一窩蜂沖上去肯定是不行的,誰先上去當炮灰,誰在后面壓陣,誰充當攻城的中堅,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這炮灰自然是新投誠的王紹禹、劉見義和羅泰來當最合適,壓陣的活計不用想肯定是由騎兵來充當,如果用騎兵攻城那就是腦子進水了,至于攻城的中間,還是得由劉宗敏、郝搖旗和袁宗弟等猛將來充當。
李自成回到大營之后考慮了一陣便開始安排任務了。
他假假意思慷慨了一把,直接將洛陽城里新招來的兩萬青壯分給了王紹禹、劉見義和羅泰,這樣,他們每人手下就差不多有一萬人馬了。
隨后,他便定下攻城的策略。
王紹禹、劉見義和羅泰各率一萬步卒作為攻城先鋒,每天早上辰時開始攻城,連續攻擊三波,一人上一波,沒有鳴金,不準收兵。
劉宗敏、郝搖旗和袁宗弟各率一萬步卒作為攻城中間,王紹禹、劉見義和羅泰三波攻擊過后,他們緊接著上去再連續攻擊三波,同樣是沒有鳴金,不準收兵。
而他則率將近三萬騎兵和剩余的步卒在后面督戰,但凡敢不聽從號令者,殺無赦。
很顯然,他就是讓王紹禹、劉見義和羅泰去當炮灰。
王紹禹、劉見義和羅泰也沒有辦法,誰叫他們是新投誠而來的呢,就算明知被人拿去充當炮灰,他們也得上啊!
這個時候,他們心里多少都有點后悔了,或許,投誠反賊并不是什么明智之舉。
李自成這個人就是這樣,只相信自己的親信,其他人,哪怕再忠心,再賣力,他都不怎么放在眼里。
包括投誠他的明軍將領,包括十三家和七十二營的其他首領,包括給他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都是毫不在意,想殺就殺!
歷史上,賽曹操羅汝才、革里眼賀一龍,權將軍李信等人就被他毫不猶豫的殺了,投降他的總兵王紹禹、陳永福、白廣恩、姜瓖、唐通、吳三桂、高第等他也是一點都不在意。
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遼東總兵吳三桂了,人家吳三桂都同意投誠了,他竟然還毫不猶豫的抄了吳三桂在京城的家,抓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而且還任由劉宗敏霸占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結果,吳三桂轉頭就投降了螨清!
這或許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因為他這么搞太不得人心了,一旦遭遇挫折,手下人馬很容易潰散,一點凝聚力都沒有。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暫且就略過不表了。
總之,李自成就是個亂世梟雄,要說平定天下,甚或治理國家,他是真不行,因為他太不懂得收買人心的重要性了。
人家為了招賢納士是不惜千斤買馬骨,他卻不把投誠他的人放在眼里,這種人,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