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年間,朝政腐敗,天災人禍不斷,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西北饑民不斷起義,遼東建奴長驅直入,西南土司接連叛亂,東南沿海海盜泛濫。
眼看著山河即將破碎,江南學子奔走呼號,齊聚吳江、金陵等地,成立復社,意欲改革時弊,救國救民,挽大廈于將傾。
應該說,他們的目的是好的,只可惜,他們就是幫愣頭青,又怎是朝中那些奸妄的對手。
復社首領張溥竟然自不量力,意圖通過推舉周延儒入閣從而遙控朝政。
周延儒在復社聲勢浩大的支援下是入閣了,但是,這位歷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又豈會任由他人操控,很快,他便反手一巴掌,拍死了張溥。
緊接著,周延儒又在爭奪首輔的過程中敗給了更為老奸巨猾的溫體仁,這一下,復社學子慘了,溫體仁又豈會讓這幫支持過政敵的愣頭青好過。
所以,溫體仁當權以后便出現了一件咄咄怪事,復社學子中,越有名的,越有才華的,就越考不上功名!
像顧炎武、黃羲之這樣的大文豪,死活考不上進士功名,像冒襄、陳貞慧等聞名江南的大才子更是舉人功名都考不上!
科舉這東西,想要通過作弊考上去的確很難,因為沒幾個考官愿意擔這個風險,但是,人家要讓你考不上卻很簡單,考官只要瞟你的考卷一眼,隨便記幾句,你就完了。
想要把人涮下去太容易了,什么對仗不工整,文采不行,空洞無物等等,隨便找個借口拍死就行了,反正把人涮下去又不算作弊。
就算你八股文章做的天下第一,一點毛病挑不出來,人家也有的是手段,比如,隨便蘸點墨,在你考卷上點一下,卷面不整潔,拍死!
冒襄可是十五歲就考上秀才功名了,結果,連續六次鄉試,他竟然連舉人都考不上!
雖說中舉不是一般的難,但是,他也不是一般的厲害啊,他的文章可是公認的好,不管是詩詞散文還是八股文,江南學子都爭相傳頌,以他的水平,不要說中舉了,就是進士登第都沒問題。
問題,他就是連舉人都考不上!
如果說一次兩次還是他經驗不足,發揮不好,那后面幾次絕對是被人故意給涮下去的。
他也因此備受打擊,心灰意冷,蹉跎了十余年,他都三十多了啊,還是一事無成,才子之名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個諷刺!
這一次,他之所以咬牙投效,輔佐唐王靖難,其實也不光是為了陳圓圓。
他也想出人頭地啊,他也想縱橫官場啊,崇禎朝這些貪官污吏不給他機會,唐王靖難成功之后,他總能撈個一官半職什么的吧?
要知道,開國功臣可是不需要什么功名的,靖難也需要重組朝廷,那也等于是變相的開國啊。
所以,他決定賭一把,賭唐王能靖難成功。
那么,唐王到底能否靖難成功呢?
朱器圾沒再吊他胃口,緊接著便將自己的實力和南陽、巴蜀等地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