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姜瓖投誠,各州縣立馬一片倒戈之聲,整個兗州府很快重回大明,落入永盛朝手中。
朱器圾隨即下令,命湖廣軍分散開來,駐守鄒縣、藤縣、嶧縣、費縣、臨沂和郯城等地,又命平東軍、平西軍、軍和平北軍鎮守濟寧、曲阜和兗州府城一線。
這樣一來,建奴不管是從北面的濟南府和青州府南下,還是從西面的鄭州府東進都會遭遇守軍的強力阻擊,他就算率軍打到了京城,也有時間回援。
不過,拿下兗州府之后,他又有點難以抉擇了。
這個時候到底是沿運河繼續北上,拿下東昌府也就是聊城,然后直撲京城,還是先拿下濟南府,把后方穩固了再說呢?
如果按他原來的戰略,那肯定是沿著運河繼續北上,拿下東昌府,因為東昌府的北面就是北直隸河間府了,只要再打穿河間府,就能兵臨京城了。
不過,攻克兗州府的經歷卻讓他有了不同的想法。
他發現,兗州府之所以能如此輕易拿下,就是因為總兵姜瓖率軍投誠,兗州府其他州縣沒了援軍,也沒了希望,所以姜瓖率軍投誠之后整個兗州府幾乎都跟著投了。
如果他能拿下濟南府,消滅洪承疇手下的主力,那山東其他州府也等于沒了援軍,也沒了希望,到時候,很有可能,整個山東所有州府都會跟著倒戈投誠,包括東昌府。
也就是說,他現在去攻打東昌府有點浪費時間,最終結果也就是拿下東昌一府而已,如果直接去進攻濟南府,很有可能,整個山東都會隨之一舉收復!
從穩妥的角度出發,他自然是選擇攻打濟南府,一舉收復山東,然后再進攻京城,畢竟,留著洪承疇這家伙在身后,他還得分兵去防守呢。
濟南府就在兗州府的北面,濟南府城離兗州府城也才三百余里,如果以戰馬加戰車的速度,走陸路的話,差不多兩天左右便可抵達。
但是,朱器圾并沒有選擇走陸路,因為濟南府城和兗州府城之間是一片巨大的山地,有名的泰山就在其中。
如果率車兵從崇山峻嶺間穿行,很有可能會遭遇埋伏,人家隨便尋個山谷,用巨石把兩頭一堵,然后一通火箭射下來,戰車可就完了,數萬精銳也有可能因此全軍覆沒。
他完全沒有必要冒這個險,因為濟南府就在黃河南岸,走運河至東阿然后轉道黃河,順流而下,同樣可抵濟南,這樣雖然繞了兩百來里,卻勝在安全,而且他手下水師戰船眾多,走水路更加方便快捷。
這路線一確定下來,他當即下令,命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率鎮東軍、鎮西軍、鎮南軍和鎮北軍打頭陣,乘水師戰船直奔東阿。
四員小將率軍進駐東阿并確定安全之后,他這才率御林軍、戚家軍和禁衛軍乘船出發,與之齊聚東阿縣城。
這明時的東阿縣城并未在黃河北岸,而是在黃河南岸,而且緊扼京杭運河與黃河交匯之處,乃是相當要緊之地。
朱器圾率軍抵達東阿之后,仔細斟酌了一番,又調來平北軍在縣城駐守,這才整頓兵馬,準備進攻濟南府城。
這天一早,卯時方至東阿城附近的運河和黃河河面上已是戰船密布,御林軍、戚家軍和禁衛軍將士也已經開始登船了。
朱器圾站在碼頭上看了一陣,又細細想了想,最后還是跟著馬祥麟上了鄭成功的旗艦。
這次在濟南城附近登陸其實比以往幾次都要方便,因為濟南城已經差不多到黃河入海口附近了,附近的河面都相當的寬廣,水運也比較發達,所以,濟南城的北面就有一個碩大的碼頭,停靠樓船巨艦都沒有問題。
而且,洪承疇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沒有命人搗毀碼頭。
也就是說,他們直接利用原有的碼頭登陸就可以了。
不過,如果洪承疇犯賤,派兵搶占碼頭,甚至將紅衣大炮搬到碼頭附近搞偷襲,那就麻煩了。
為防止手下將領搶灘登陸經驗不足,吃虧上當,朱器圾還是決定,親自率先頭部隊去占領碼頭。
濟南府城距東阿縣城也就兩百里來里,乘輪船順流而下,一個時辰左右即至,龐大的船隊抵達濟南府城北面的碼頭時,并沒有遇到想象中的抵抗,碩大的碼頭上甚至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難道洪承疇不知道他們會來進攻濟南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