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吸引住整個魔法界目光的,自然就是《新唱唱反調》上面發布的高回報征稿需求。
成千上萬的金加隆作為懸賞和稿酬的標識,在第一時間就用一種近乎蠻不講理地方式摧毀了大部分人心中的文青和傲慢情緒,如果不是因為有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和英國魔法部的聯合備書,不少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惡劣的愚人節玩笑而已。
單篇文章一旦被采納,保底就是5個金加隆的稿酬,這對于物價偏低的魔法界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更不用說,在未來的幾期面向全魔法社會的征稿中還采用了PK機制,只要是下一期投稿的內容被選上分版塊的前三位,就可以獲得至少100加隆,至多1000加隆的額外創作獎勵。
在這樣的重賞之下,不少巫師開始詳細起別的版塊,想要知道到底應該怎樣恰這份稿費。
而更讓巫師們感到驚訝的是,除了圖文并茂、別出新意的“舌尖”板塊之外,這份雜志的另外幾個板塊中的內容質量也不容小覷,絕大部分的內容質量都處于魔法界當今主流期刊核心文章以上的水準。
相比起《今日變形術》、《魔藥大師》這樣的核心學術周刊,刊登在《走進魔法》板塊的內容不僅實用性更強,而且由于主要投稿作者都是霍格沃茨五到七年級的學生,所以在用詞以及內容理解難度上,對于絕大部分普通巫師而言都格外親切友好。
另一方面,由于考慮到這是第一次輔導學生形成論文,作為指導老師的麥格教授和弗立維教授更是慷慨耐心地分享了很多這些年來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小竅門,一同加入到珀西等人的文章之中,更是讓整個《走進魔法》板塊的含金量變得異常扎實穩固。
要知道,但凡是能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中擔任主課教授的,絕對都是當今魔法界這個領域的大能級存在,經過這幾位教授們修訂和編撰過的魔法學術論文,無論是實用性還是可操作性都是處于最一流水準。
哪怕是最挑剔考據的魔咒學者們,最多也就稍微抱怨一下上面的用詞不那么專業,以及內容實在太過于基礎簡單,只有碌碌無為的平庸巫師才會對于這些簡單知識感興趣而已。
而且絕大部分人在抱怨之后,第一反應都是拿起紙筆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畢竟這征稿的金加隆,它實在太可愛了啊,相比起什么《今日變形術》,《新唱唱反調》給出的價碼實在讓人難以拒絕——說到底,大家都還是要恰飯的嘛。
不過,如果說《走進魔法》板塊是在普通巫師中反響不錯,在高端巫師中評價了了的話。
那么這一期主要側重于“霍格沃茨歷”起源,以及直接用“魔法紀元”作為時間軸來書寫文章的《探索?發現》板塊可以說完全反了過來——相比起絕大部分看見魔法史自動跳過的巫師而言,這一期由《魔法史》原作者巴希達?巴沙特親自寫下的那篇啟言,無疑在整個魔法史研究界揚起了軒然大波。
“今年是霍格沃茨歷998年,也就是非魔法界口中的1991年……”
這是巴希達?巴沙特發表的那篇論述“霍格沃茨歷”起源文章的第一句話,在其后的所有文章內容中,除了這一個坐標之外,所有涉及到年份的表述,統一都是被替換成了“魔法紀元XXX年”或者是“霍格沃茨歷XXX年”的說法。
倘若說麥格教授等人在變形術領域是類似于諾貝爾獎得主那樣的超一線學者,那么巴希達?巴沙特在魔法史領域的地位,則是相當于史蒂芬霍金生前在物理學界中的地位一樣。
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巴希達?巴沙特就已經是一名著名的歷史學家了,而從二十世紀中前頁開始,整個魔法界在學習魔法史時所使用的教材,全都是由她編寫的《魔法史》系列。
這并不奇怪,作為蓋勒特?格林德沃的姑婆,見證了鄧布利多從男孩成長為男人全過程,經歷過最黑暗的伏地魔恐怖時期,并且目睹了伏地魔失手倒臺那個夜晚的長輩,當今魔法界也沒有人比她更有資格來書寫和講述這一段漫長的魔法近代史。
而她的這一次主動發聲,就意味著從現在開始,“魔法紀元”這個概念真正的出現在了魔法史學術界。
任何主流媒體、魔法機構在使用時間歷法,以及各個魔法學校們在上魔法史課的時候,都需要將這一點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小到課本教材的重新編撰,大到之后對于整個歷史時間和日常生活的使用規范——所有涉及到時間的地方,都有可能隨之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