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面露冷笑,手腕微顫,劍鞘已碰上兩柄鋼刀,但聽得“鐺鐺”兩聲,那兩柄鋼刀已斷為兩截。
倚天劍尚未出鞘,便顯神威。
一眾蒙古武官與四名番僧,無不駭然。
“這,這是倚天劍!你是武當神劍!?”
那虬髯大漢全身鮮血淋漓,卻忍不住駭然大叫,又是震驚,又是意外。
唐修在武當祖師張三豐,那百歲壽宴上的表現,早已瘋了一般的傳遍天下。解下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的倚天劍,擊斃少林神僧空智,震懾群雄等等,宛若一個江湖傳說。
虬髯大漢也沒有想到,竟在這里,遇到了大名鼎鼎的武當神劍,還是在這種情形下。
唐修掃了一眼虬髯大漢,輕輕點頭,承認了自己的身份,接下來不再留手,“倉啷啷”聲中,倚天劍出鞘。
他只是揮劍一掃,眾多蒙古武官與四名番僧,或是立即斃命,或是大叫著跳入江中逃命。
這些人等級不高,便是那四名蒙古番僧,也只是四十多級而已,還都沒有這“45級”的虬髯大漢等級高,只是人多勢眾,又有弓箭利器而已。
唐修收劍歸鞘,那虬髯大漢又驚又羨,在艙板上跪下磕頭,說道:“小人常遇春,多謝唐少俠救命之恩!”
常遇春!
唐修心說,果真是他!此人不僅僅是明教中人,更是史上有名的明朝開國名將,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人稱常十萬。
唐修將他扶起,含笑道:“我武當上下,全尊祖師張真人教誨,倘若遇到元兵肆虐作惡,決不容情!”
常遇春不免心生敬仰,武當祖師張真人,那可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而且他更沒有想到,名震天下的武當神劍,竟然對自己這般客氣,尤其是聽到“魔教”的名頭之后。
他原本以為,對方會拂袖而去,不屑于他這等“魔教”中人結交。
明教素來規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
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
不僅僅官府對魔教誅殺極嚴,武林中人也對之甚為歧視。
甚至之前,常遇春以為,那蒙古武官說出自己的底細后,若是換成其他名門正派的人士,定會當場離去,哪會出手相救?
那蒙古武官也是看唐修的神色,見他對魔教并無排斥之意,這才突然給手下使眼色,讓手下出手突襲的。
唐修又問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遇春道:“唐少俠,你于我有救命大恩,何況你也早知曉我的來歷,自也不用相瞞。小人是事奉明尊的明教中人,朝廷官府當我們是十惡不赦之徒,名門正派的俠義道瞧我們不起,甚至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黑道中人,也說我們是妖魔鬼怪。恩公明知我的身分來歷,還是出手相救,這番恩德,當真不知如何報答……”
常遇春將事情由來,緩緩講出。
原來明教中的“彌勒宗”的大弟子周子旺,數年前在江西袁州起事,自立為帝,國號稱“周”,不久為元軍撲滅,周子旺被擒斬首。
彌勒宗與天鷹教一般,雖自成一派,但并未脫離明教,都算是明教的支派。
甚至周子旺起事之時,天鷹教教主殷天正,曾在浙江為之聲援。
常遇春便是周子旺的部將,在周子旺被擒斬首后,保護“小主公”逃了出來。
說到這里,常遇春上前抱起那被箭射死的男孩,虎目含淚,說道:“小主公……小主公給他們射死了。”
此孩童,正是周子旺的兒子。
唐修卻看向了那個活著的小女孩,那小女孩撲在船艙的一具男尸之上,只是哭叫:“爹爹!爹爹!”
瞧那具尸身的裝束,當是操舟的船夫,早已被韃子害死。
唐修仔細看了看這個小女孩,只見她約莫十歲左右,衣衫敝舊,赤著雙足,雖是船家貧女,但容顏秀麗,十足是個絕色的美人胎子。
唐修問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仍是垂淚,楚楚可憐,應道:“我姓周,名叫周芷若。”
果然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