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問其姓名,其人答道:“某東萊黃縣人也,覆姓太史,名慈,字子義。老母重蒙恩顧。某自遼東回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孔融大喜,他雖與太史慈沒有蒙過面,卻也知道太史慈是個英雄。
所以在太史慈遠出后,他便命人照顧太史慈的母親。
果真是好人有好報!
關鍵時刻,太史慈殺回來了!
只聽太史慈沉聲道:“某愿借精兵一千,出城殺賊!”
他藝高人膽大,而黃巾軍又素來以戰斗力弱著稱,多是一些流民賊寇,是以,太史慈對數萬黃巾軍也沒有放在眼里,只借精兵一千。
孔融之前被黃巾軍斬了大將,難免心生怯意,怕太史慈也不是對手,更何況太史慈只要區區一千兵馬,去對戰數萬大軍。
那雖是戰斗力不高的黃巾軍,卻畢竟是數萬大軍,數量太多!
孔融道:“君雖英勇,然賊勢甚盛,不可輕出。”
太史慈不以為意,只是道:“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如不能解圍,慈亦無顏見母矣!愿決一死戰!”
孔融卻不許,眼珠一轉,想到了一個妙計,含笑道:“吾聞唐修乃當世英雄,若請得他來相救,此圍自解。只無人可使耳。”
唐修誅殺董卓后,已經被朝廷百官動用世家力量洗白。
而孔融聽命于朝廷,也聽命于王允、黃琬、楊彪等三公,也是為唐修洗白的人員之一。
而且孔融正直,得知了當今朝廷的種種后,對唐修這位“功臣”也是刮目相看,相信他真是一個忍辱負重的大英雄、大豪杰。
如今,孔融便有向朝廷搬救兵的心思。
太史慈自然也聽明白了,沉吟頃刻,道:“府君修書,某當急往。”
孔融大喜,修書一封,讓太史慈送往朝廷大將軍處,也即是唐修手里。
太史慈穿上孔融所送的盔甲,策馬出城,腰帶弓矢,手持鐵槍。
城門開處,一騎飛出。
黃巾賊眾前來圍攻,太史慈連刺十數人,將賊眾殺得膽寒,突圍而去。
黃巾將領管亥也不是吃素的,料定此人是去請救兵的,便自引數百騎兵追趕。
太史慈策馬前行,卻彎弓頻頻后射,箭矢射出,無不應弦落馬。
管亥等數百騎兵,均被震懾,不敢再追。
太史慈快馬加鞭,趕到洛陽城的大將軍府。
太史慈被請到將軍府大廳,見到唐修,呈上書札,拜道:“某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與孔融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氣誼相投,有分憂共患之意。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告,危在旦夕。聞君乃世上英雄,能救人危急,故特令某冒鋒突圍,前來求救。”
唐修也就見到了這位世上的另一員名將。
太史慈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與典韋、關羽、張飛、趙云、黃忠、許褚等將,戰個平手的將領。
只是太史慈的等級,乃是63級,比65級的關羽與張飛,還是稍稍低了兩級。
但真正作戰起來,還是要看氣勢以及環境等等的影響,方能分出勝負。
當下,唐修與太史慈一同前往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