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放下書信,罵道:“唐賊竟罵我與黃巾賊無異!”
他雖罵唐修,但對這位當朝大將軍、天下第一名將亦忌憚不已。當初唐修在虎牢關的神威,曹操可是歷歷在目。
而曹操麾下的文武,意見也各有不同。
武將們基本主戰,自不用說,因為曹姓將領如曹仁、曹洪、曹休、曹純、曹真,以及夏侯姓的將領夏侯敦,夏侯淵,夏侯惠,夏侯和等等,都算是曹家之人。
這些將領都是主張為曹操的父親報仇的,更何況還能攻占富庶的徐州。
而文臣謀士們,便意見相左。
如荀彧、荀攸二人,還是心系大漢朝廷的,他們之所以選中曹操為主公,是人為曹操有匡扶大漢社稷的可能性。
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選中唐修這位當朝大將軍為主公,來匡扶大漢社稷,是因為唐修之前的罵名太盛,天下人口誅筆伐為小國賊、奸賊!
唐修也是剛剛正名,成為一個忍辱負重的大英雄、大豪杰,出任大將軍不久。
這就是之前名聲所帶來的負面效果,錯失了荀彧、荀攸兩位頂級文臣謀士,否則以唐修今時今日的作為與名望,還真有可能招攬到此二人,或是讓此二人主動來投。
荀彧、荀攸二人心系大漢朝廷,認為不宜與唐修這位朝廷大將軍開戰。
否則曹操就直接會背上“叛臣”的罵名!
而郭嘉、程昱等謀士,卻不這么認為。
他們對大漢朝廷沒有什么忠心或者說敬畏之心,認為當今亂世,實力為尊。自然是以攻占徐州為主,至于“叛臣”之類的罵名,不必理會。
唐修之前不也是小國賊、奸賊?這不轉眼就成為了忍辱負重的大英雄、大豪杰?
只要有了稱霸天下的實力,哪還有在乎這些?
而且曹操還可以反過來罵唐修是“國賊”,把持朝政,等同于之前的董卓。
麾下的文武們意見相左,曹操沉吟頃刻后,突然大罵道:“唐修何人!國賊!奸賊也!敢以書來勸我!?”
此話一出,麾下的文臣武將們一個個都明白了曹操的意思,繼續攻打徐州!
荀彧、荀攸二人皺眉不已,郭嘉、程昱等謀士以及武將們,則一個個面露喜色。
曹操更狠,為表決心,直接下令要斬了來使,命人全力攻打徐州城。
郭嘉上前一步,諫曰:“唐修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其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曹操從其言,這才饒了使者一命,款待了一番后,修書一封,帶回給唐修。
徐州城內。
唐修看了看曹操的來信,微微皺眉。
雖然曹操的信上表示的都是善意,但卻沒有絲毫要退兵的意思,唐修哪里還能不明白曹操的心思?
看來曹操的野心已經太過膨脹,有了爭雄天下的意思,已然沒有了最初報效大漢朝廷,匡扶大漢社稷的心思。
然城外的二十多萬青州兵,也不好對付。
原本陶謙麾下的徐州兵,僅有兩三萬,龜縮不出。
便是加上唐修帶來的三萬多兵力,也盡有五六萬大軍而已,面對二十多萬青州兵的猛攻,只怕難以抵擋。
曹操軍中缺糧,繼續占領富裕的徐州城,更是對徐州勢在必得。